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十九世纪文学主流》套装礼盒版

《十九世纪文学主流》套装礼盒版

  • 出版社: 人民文学
  • 作者: (丹麦)勃兰兑斯
  • 商品条码: 9787020168873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出版年份: 2023
  • 印次: 1
定价:¥48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作者简介
勃兰兑斯(1842—1927),丹麦犹太思想家、文学史家。大学毕业后漫游欧洲,回国后在哥本哈根大学发表激烈的学术讲演,提倡精神革命,抨击丹麦文学的停滞落后,受保守派打击,放弃教职,侨居柏林数年,后回国重新执教。著有《现代的开路人》《尼采》《歌德》《伏尔泰》等。 译者简介: 张道真 张道真(1926—2009),生于湖北沙市,英语语法学家、翻译家,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就读于天津南开中学、国立中央大学(现南京大学)外语系、华盛顿大学英国文学系、巴黎大学、哈佛大学比较文学系。1950年回国任教,潜心英语教研五十余年,著有《实用英语语法》等,译有《包法利夫人》《瘸腿魔鬼》《乡下佬》《十九世纪文学主流》等。 刘半九(绿原) 刘刘半九(1922—2009),湖北黄陂人,诗人、翻译家、出版家。原名刘仁甫,笔名绿原。刘半九亦笔名,取行百里者半九十之意。毕业于复旦大学英文专业,后自学德语。曾任人民文学出版社副总编辑。著有诗集《童话》《又是一个起点》《集合》《人之诗》,译有《浮士德》《叔本华随笔》《莎士比亚笔下的少女和妇人》《爱德华三世 两位贵亲戚》等。 徐式谷(1935—2017),江苏扬州人,翻译家、出版家。毕业于北京大学西方语言文学系。曾任商务印书馆副总编,《英语世界》杂志社社长、主编。译有《笛福文选》等。 江枫(1929—2017),原名吴云森,安徽歙县人,翻译家。曾就读于西南联大附中、清华大学外文系和北京大学中文系。译有《雪莱诗选》《狄金森诗选》《美国现代诗抄》等。 张自谋(1921 —2012),湖北安陆人,翻译家。求学于西南联大和清华大学政治系,曾工作于中国外文局、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译有《回顾》《荒凉山庄》《宪章运动》《丘吉尔回忆录》等,曾参与《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等的翻译。 李宗杰 李宗杰(1921—1996),翻译家。洛阳解放军外国语学院教授。毕业于复旦大学外文系。抗日战争期间曾任教于重庆渝南中学。著有《英汉翻译教程》,译有《法国文学简史》《福楼拜》《十九世纪文学主流》等。 高中甫(1933— ),翻译家。山东蓬莱人。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毕业于北京大学西方语言文学系德语专业。译有《亲和力》《贝多芬》《莫扎特》《马勒——未来的 同时代人》《莱辛寓言》及茨威格、布莱希特、施尼茨勒、雷马克等的作品。
目录
目录 流亡文学 修订版说明1 出版前言1 引言 流亡文学 一夏多布里昂 二卢梭 三维特 四勒奈 五奥勃曼 六诺迪埃 七贡斯当:《论宗教》——《阿道尔夫》 八斯塔尔夫人:《黛尔芬》 九流放 十《柯丽娜》 十一向民族偏见和新教偏见的进攻 十二对于古代的新看法 十三《德国论》 十四巴朗特 十五结束语 德国的浪漫派 修订版说明1 出版前言1 一心理学的文学观。德国的浪漫主义文学与丹麦的 浪漫主义文学 二浪漫主义文学的消极准备。主观主义与回避现实。 蒂克的《威廉·洛维尔》。让·保尔的《罗凯洛尔》 三浪漫主义的积极准备。《热情的奔放》 四荷尔德林 五奥·威·施莱格尔 六浪漫主义者的社会尝试。弗·施莱格尔的《卢琴德》 七浪漫主义的无目的性。适应《卢琴德》的现实 八施莱尔马赫论《卢琴德》的书信。乔治·桑和雪莱的 婚姻观 九威·亨·瓦肯罗德尔。浪漫主义文学对于音乐性和 音乐的关系 十浪漫主义文学对艺术与自然的关系。风景。蒂克的 《斯特恩巴尔德》 十一浪漫主义的反映和心理学。蒂克的讽刺喜剧。 恩·特·阿·霍夫曼。沙米索 十二浪漫主义的心灵。诺瓦利斯和雪莱 十三浪漫主义的憧憬;“蓝花”。诺瓦利斯的《海因里 希·封·奥夫特丁根》。艾亨多夫的《废物传》。丹 麦的浪漫主义者 十四阿尼姆和勃仑塔诺 十五浪漫主义戏剧中的神秘主义。蒂克。海因里 希·封·克莱斯特。扎哈里亚斯·维尔纳 十六浪漫主义文学对于政治的关系。蒂克。费希特。 阿恩特。察恩。福凯的骑士小说 十七浪漫主义政治家。约瑟夫·格雷斯。弗里德 里希·封·甘茨。约瑟夫·德·梅斯特尔。瑞典 和挪威的浪漫主义文学 法国的反动 修订版说明1 出版前言1 引言 一革命 二与教皇的协议 三权威原则 四《基督教的真谛》 五约瑟夫·德·梅斯特尔 六博纳尔 七夏多布里昂 八克吕德内夫人 九抒情诗:拉马丁和雨果 十这个时期文艺中表现的爱情 十一理论上的权威原则的解体 十二实践上的权威原则的解体 十三反动的顶峰和崩溃 十四结束语 英国的自然主义 修订版说明1 出版前言1 引言 一时代的普遍特点 二民族特色 三政治背景 四自然主义的开端 五强烈而真挚的对自然之爱 六田园生活和田园诗 七自然主义的浪漫主义 八湖畔派对自由的理解 九湖畔派的东方浪漫主义 十历史的自然主义 十一包罗万象的感觉主义 十二爱尔兰反抗与起义的诗歌 十三抒情的恋歌 十四英国的自由精神 十五共和的人道主义 十六激进的自然主义 十七拜伦:热情奔放的个性 十八拜伦:热情奔放的个性(续) 十九拜伦:隐遁于自己的内心世界 二十拜伦:革命的精神 二十一喜剧的与悲剧的现实主义 二十二自然主义的登峰造极 二十三拜伦之死 二十四结论 青年德意志 修订版说明1 出版前言1 一政治背景 二哲学和反动 三反对派的情调 四七月革命的影响 五拜伦的影响 六新文学的价值 七伯尔内 八伯尔内和闵采尔 九伯尔内 十伯尔内 十一海涅 十二海涅 十三海涅 十四海涅 十五海涅和歌德 十六海涅和阿里斯托芬 十七海涅 十八诗歌中的党派观念 十九伊麦尔曼 二十黑格尔主义 二十一青年德意志和闵采尔 二十二古兹柯夫、劳伯、蒙特 二十三拉蔼尔、贝蒂娜、夏绿蒂·斯特格利茨 二十四普鲁士皇位的更迭,弗里德里希·威廉四世 二十五中立的文学 二十六政治抒情诗,哲学革命 二十七革命诗歌 二十八革命诗歌 二十九革命 三十结论 译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