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个体理论(语言哲学的分析)

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个体理论(语言哲学的分析)

  • 字数: 332
  • 出版社: 中国社科
  • 作者: 张守奎|责编:马明
  • 商品条码: 9787522717104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13
  • 出版年份: 2023
  • 印次: 1
定价:¥10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个体及个体化是近现代 西方社会政治哲学研究的核 心问题。马克思在反思和批 判资本现代性的语境下,把 个体自由与人类解放结合起 来,并在继承近代社会政治 哲学重视个体本位的基础上 ,通过强调社会关系和实践 活动的基础性,把哲学史上 对个体及其自由的理解转化 为“社会关系中的个体”之自 主活动和自我实现问题。每 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既是马 克思理论的价值承诺,也是 贯穿其思想始终的主旨。 本书旨在结合西方哲学 史语境,从语言哲学的主谓 关系视角考察马克思历史唯 物主义的个体理论,探讨一 个具体的、丰满的个体如何 才能“出场”的问题,目的在 于揭示真实的个体如何出场 的逻辑机制。
作者简介
张守奎,深圳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中山大学博士,复旦大学博士后,台湾天主教辅仁大学访问学者。2014年6月入选“深圳市高层次后备级人才”。2006-2008年曾任教于中共重庆市委党校哲学教研部。先后主持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和省部级社科项目5项,参与国家级哲学社会科学重大项目2项,在《马克思主义研究》、《哲学动态》、《学术研究》及《中国社会科学报》等国内重要期刊和杂志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多篇被光明网、社科网、中央编译局网站和人大复印资料等转载。主要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思想史和基础理论。
目录
导论 一 主要术语及研究方法 二 问题及其缘起 三 国内外研究状况综述 四 各章结构安排及主要内容 历史唯物主义个体理论的理论溯源 第一章个体何以不具有本体地位——柏拉图的“型相论”对感性个体的遮蔽 引言 第一节 知识与定义 一 是与知识 二 谓述与定义 第二节 型相与谓述 一 型相论的语义学背景 二 型相的实质 三 谓述与分有 四 型相之为“这一个” 小结 第二章 亚里士多德的个体论对“终极主体”的凸显 引言 第一节 是与实体 一 由“是”到实体 二 实体的区分 第二节 “S是”与“S是P”的差异 一 “S是”与“S是P” 二 对“S是”与“S是P”的进一步思考 第三节 “是什么”(ti esti)与“这一个”(tode ti) 一 “tode ti”:个体抑或对个体的表述? 二 实体“倒转”了? 第四节 亚里士多德的个体理论之影响 小结 历史唯物主义个体理论的理论展开 第三章 马克思对黑格尔和费尔巴哈“主谓词颠倒”的批判 引言 第一节 黑格尔的“主谓词颠倒” 一 黑格尔的主谓词关系理论 二 费尔巴哈对黑格尔主谓颠倒的批评 第二节 马克思对费尔巴哈主谓再颠倒限度的揭示 一 费尔巴哈的主谓颠倒理论 二 费尔巴哈“主谓颠倒”理论的实质 第三节 几点结论和启示 小结 第四章 马克思对施蒂纳“唯一者”之悖论的批判 引言 第一节 独显主词个体之“我” 一 主词-主体之彰显 二 谓词是否展开? 三 如何理解“主词-主体”? 第二节 “唯一者”的吊诡性 一 “唯一者”之特性及面临的困难 二 “唯一者”的实质:另一种抽象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