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在空间规划中的应用

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在空间规划中的应用

  • 字数: 227
  • 出版社: 东南大学
  • 作者: 陶岸君|责编:丁丁
  • 商品条码: 9787576603408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166
  • 出版年份: 2023
  • 印次: 1
定价:¥7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作者简介
陶岸君,1985年生于南京,现任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系副教授、城市规划系副系主任,主要从事区域发展与区域规划以及空间规划理论和技术方法方面的研究。2006年本科毕业于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2011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获人文地理学博士学位。曾先后参与过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国家汶川地震灾后重建总体规划等重大规划项目的工作,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地域功能理论的中小尺度功能空间组织机理研究”、国家教育部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主体功能区视角下的城乡规划空间管制分区方法研究”等国家级课题研究,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
目录
1 对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的认识 1.1 基于“总量极限”的理解 1.1.1 从“增长的极限”说起 1.1.2 基于总量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在地域功能区划中的局限性 1.2 基于“趋势—阈值”的理解 1.2.1 承载体和承载对象 1.2.2 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趋势曲线和阈值节点 1.3 基于“效益成本”的理解 1.3.1 增长极限的刚性与柔性 1.3.2 地域功能效益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 1.4 小结 2 空间规划中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方法 2.1 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方法的研究基础 2.1.1 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引入我国空间规划中的历程 2.1.2 在空间规划中纳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的探索 2.1.3 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方法研究基础小结 2.2 空间规划中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的核心难点 2.3 在空间规划中开展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的工作原理 2.3.1 刚性容量评价的原理 2.3.2 资源环境成本收益评价的原理 2.3.3 空间规划中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的总体工作框架 3 资源环境各子系统的承载力评价方法 3.1 土地资源承载力评价方法 3.1.1 可利用土地资源总量评价 3.1.2 我国可利用土地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 3.1.3 可利用土地资源成本收益评价的原理 3.1.4 耕地占用成本核算方法 3.1.5 生态占用成本核算方法 3.2 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方法 3.2.1 可利用水资源潜力评价 3.2.2 水资源成本收益评价 3.3 环境容量评价方法 3.3.1 环境容量 3.3.2 污染物排放预期的测算 3.3.3 污染物排放的经济成本核算 3.4 自然灾害承载力评价方法 3.4.1 自然灾害对地域功能的影响机制 3.4.2 灾害成本模型 3.4.3 灾害总成本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 4 全国资源环境成本评估 4.1 土地资源成本评估 4.1.1 新增建设用地需求评估 4.1.2 未来土地资源承载能力类型判断 4.1.3 土地资源成本核算 4.2 水资源成本评估 4.2.1 新增水资源需求评价 4.2.2 水资源成本测算 4.3 环境成本评估 4.3.1 环境容量评价 4.3.2 污染物排放预期评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