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当代中国小说的空间转向研究

当代中国小说的空间转向研究

  • 字数: 269
  • 出版社: 中国社科
  • 作者: 李静|责编:郭晓鸿
  • 商品条码: 9787520305013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11
  • 出版年份: 2023
  • 印次: 1
定价:¥9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以“空间转向”的视 角对当代中国小说进行探讨 ,借助空间理论和空间批评 的思想及手段探究文本内部 结构,建立小说的文本空间 与小说思潮、叙事话语之间 的内在关联,为“空间转向” 诗学做出贡献。全书选择包 含丰富空间意识的小说作为 研究对象,切入文本表征出 的八个社会文化空间——仪 式空间、都市空间、乡村空 间、真实自由空间、私密空 间、日常生活空间、边地空 间、异国空间,文本空间之 间虽有叠加交叉,但空间建 构机制各不同,由此发现20 世纪90年代以来特定的消费 文化背景下,小说文本是怎 样通过空间书写方式介入当 时的文学思潮中的,影响到 整个文化领域的实践,进而 从理论层面继续提升文学空 间诗学和空间批评理论,为 新形势下文学空间建构做出 努力。
作者简介
李静(1974-),女,河北省石家庄市人,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苏州大学现当代文学专业博士,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当代文学和空间诗学、都市文学的教学与研究。 2000年以来,共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参与编著《现实主义的当代中国命运》、《民族性视野中的现代中国文学》、《中国当代小说主潮》等多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河北省社科基金项目1项、河北省教育厅社科基金项目3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主旋律小说的仪式化空间 第一节 家庭会议:日常化仪式 第二节 奠基剪彩:政治化仪式 第三节 历史圣地:通过仪式 第四节 表彰大会:评奖机制仪式化 第二章 都市小说“镜像”中的怀旧与想象 第一节 弄堂、蓝屋和冒险乐园:海上奇观 第二节 工人新村:上海的另一副面孔 第三节 上海:时尚之城 第四节 北京:欲望之都 第三章 乡土小说的迁徙之路和空间构型 第一节 城乡夹缝带 第二节 异托邦:寻家的漂泊空间 第三节 空心村:眼花缭乱的寂寞 第四节 城/乡重组的空间悖论 第五节 古炉村:乡土中国的“革命”构型 第四章 先锋小说空间的发现与焦虑 第一节 医院:封闭与时间碎片 第二节 监狱:幽闭与时空交错 第三节 “真实空间”和“自由王国” 第五章 女性小说私密空间的转移与敞开 第一节 “真实”的私密空间 第二节 被规训的“身体空间” 第三节 大地:日常公共空间的敞开 第六章 新生代小说日常空间的碎片和抵抗策略 第一节 碎片化的日常体验 第二节 策略之一:规避、转移、遗忘和找寻 第三节 策略之二:游荡和逃亡 第四节 策略之三:隐忍和超越 第七章 边地小说的空间整合与征服 第一节 圣所:从宗教圣地到游牧生活 第二节 土地:从大地母亲到家园荒芜 第三节 征服:宗教文化空间化 第八章 新移民小说的异域景观书写 第一节 河流:地理与文化的双重标记 第二节 球域:世界公民的生存空间 第三节 紫禁城:幽闭与开放之门 第九章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文学空间的文化场域 第一节 全球化与消费文化 第二节 空间生产和消费:中国特色的社会文化 第三节 文学空间的生产和消费 第十章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文学空间的诗学建构 第一节 “天下观”到现代“国族观” 第二节 都市/乡村:空间的想象与断裂 第三节 公共空间的个人言说 第四节 日常生活空间的平庸和神奇 第五节 跨界书写与他者镜像 结语 空间批评——通往文学空间的旅途 参考文献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