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新工业革命与经济新旧动能转换的路径研究--兼论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的实现路径/经济管

新工业革命与经济新旧动能转换的路径研究--兼论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的实现路径/经济管

  • 字数: 200
  • 出版社: 经济管理
  • 作者: 刘英华|责编:郭飞
  • 商品条码: 9787509689677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185
  • 出版年份: 2023
  • 印次: 1
定价:¥8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我国的新旧动能转换恰 好与新一轮工业革命叠加。 工业革命是由一系列新技术 所引起的生产函数由低级到 高级的突破性变化及新部门 、新产业结构形成的过程, 其发生、发展过程是一系列 相互关联的新技术系统扩散 至经济领域,从而引起原有 产业结构、部门结构发生根 本性变革的过程,是一个技 术-经济范式变迁的过程。 而基于技术创新角度,新旧 动能转换是由于技术进步, 原有技术下的经济增长潜力 即旧动能消耗殆尽,新技术 代替旧技术,适应新技术扩 散的新模式代替旧模式、新 业态代替旧业态、新材料新 能源代替旧材料旧能源,实 现产业升级,从而形成一系 列新动能。从世界工业革命 历史及经济增长历史我们也 可以看到,每一次由技术创 新引发的工业革命,同时也 是生产函数的一次突破性变 化,其经济增长、经济发展 动能也随之发生变化,新的 经济动能代替旧的经济动能 ,因此,可以说历次由技术 创新引发的工业革命也是一 次经济新旧动能转换的成功 实践。 本书首先基于技术-经济 范式理论构建了一个工业革 命实现新旧动能转换的理论 分析框架,然后通过三次工 业革命的历史考察验证了该 理论框架。在此基础上,本 书以此理论框架分析了通过 新工业革命下的新一代信息 通信技术推动新旧动能转换 的实现路径,并围绕该实现 路径探索性提出了推进山东 省新旧动能转换的制度框架 安排。
目录
第1章 导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主要内容、研究框架、技术路线及研究方法 1.3 主要创新点与不足 第2章 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2.1 文献综述 2.2 相关理论基础 第3章 新工业革命实现新旧动能转换的一般理论分析——一个基于技术-经济范式的理论分析框架 3.1 工业革命与技术-经济范式变迁的内在逻辑 3.2 工业革命发生的基本动力:主导技术群的创新及演化 3.3 工业革命发生发展的基本条件:核心投入、要素结构的协同演化 3.4 工业革命推进的基本载体:生产组织形式的协同演化 3.5 工业革命推进的硬环境:新基础设施的完善 3.6 工业革命发生发展的助推剂:制度创新与技术-经济范式的协同演进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技术-经济范式的工业革命发生机理的历史考察 4.1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技术-经济范式及制度创新 4.2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技术-经济范式及制度创新 4.3 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技术-经济范式及制度创新 4.4 三次工业革命发生发展逻辑的比较分析 第5章 以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推动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的实现路径 5.1 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引领的第四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内容与特征 5.2 以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生态系统的协同创新引领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 5.3 新技术范式下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的核心要素投入 5.4 推进新旧动能转换的载体:生产、组织方式变革 5.5 新技术经济范式下的基础设施 5.6 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要把握新工业革命发展趋势 第6章 推进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的制度框架安排 6.1 新旧动能转换下制度安排的内在逻辑及其要求 6.2 新旧动能转换下制度安排的基本取向 6.3 加快山东省实现新旧动能转换的制度建议 第7章 研究结论与研究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