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陈晓明文集:中国当代文学主潮(第三版)

陈晓明文集:中国当代文学主潮(第三版)

  • 字数: 668
  • 出版社: 广东人民
  • 作者: 陈晓明|责编:肖风华//李力夫//肖方//马妮璐
  • 商品条码: 9787218158099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655
  • 出版年份: 2023
  • 印次: 1
定价:¥18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从现代性角度来论述当代文学史,详解自 1942年以来,中国当代文学主导潮流的形成及变革 历程。作者以现代性视角贯穿于整个文学史考察, 形成了独特的以论带史的叙述风格。本书力图阐释 在20世纪,中国的现代性激进化与社会主义革命文 学形成的互动关系;在政治与审美的紧张关系中去 呈现中国当代文学的艰难的自我创造;揭示80年代 改革开放促使中国文学广泛吸收西方现代思潮后发 生的深刻变化;呈现90年代至新世纪以来的文学创 新流向与多元化的错综格局。全书视野开阔,文学 史意识鲜明,把握文学史主潮富有整体气势,展现 出一种崭新的文学史风格。
作者简介
陈晓明,男,1959年2月生,福建人。早年有过知青经历,后上大学(1977级),后读研究生,其间从事过教学和研究工作。1987年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文学系攻读博士学位,1990年获文学博士学位,并留院工作多年,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现在北京大学中文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当代先锋派文学和后现代文化理论等。著有《表意的焦虑》等10多部著作,发表论文评论200多篇,200多万字;并在欧美学术刊物Boundary2等发表英文论文多篇。主编编选丛书文丛多种。曾获“华语文学传媒大奖”2002年度文学评论家奖项。1995年至1998年先后在英国、荷兰、德国等地的著名学府和研究机构做研究和访问讲学。1992年入选英国剑桥国际传记中心编纂的《世界名人录》等辞典。
目录
绪论·现代性与中国当代文学主潮 中国当代文学史的分期 当代文学史的性质和叙述观念 寻求必要的理论参照体系 现代性与“历史化” 第一章·新文学的方向与范例 启蒙运动与革命文学 革命文艺方向的确立与主体的建构 解放区文艺创建的美学范例 革命文学的本质与生活细节问题 第二章·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文学建制与运动 第一次文代会及文学的革命建制化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文学批判运动 现实主义理论源流及其对胡风的斗争 现实主义理论中国化的可能 第三章·农村阶级斗争的文学图谱 农民作为当代文学主体的地位 赵树理的创作:在观念与本真的生活之间 历史地与经验地把握乡土中国 第四章·革命历史叙事的兴起 重写革命历史的现实依据与现代性动机 革命历史的重现:宏大场景与英雄传奇 历史化的叙事与文学的品性 第五章·“双百”方针及其对文学的影响 “双百”方针的背景与形成 可能的突破:文学观念与美学的论争 现实批判性:反官僚主义的文学 情感的多样性:小说中隐含的人性描写 具体化的革命史及其个体化 第六章·集体想象中的超我表达 超我的颂歌:时代的代言人 在自我与时代之间:困境中的自由 小我的表达,有限的情感流露 新民歌运动:艺术的祛魅 第七章·“十七年”的话剧、散文与儿童文学 突显时代精神的话剧创作 风云变幻中的散文创作 时代夹缝中的儿童文学 第八章·“文革”时期的文学 “文革”的发生与政治化的文学 红卫兵文学与《朝霞》 “文革”时期的地下文学 第九章·“文革”后的伤痕文学及其反思性 伤痕的展示:拨乱反正后的历史反思 伤痕的确认:修复历史及其主体 王蒙的寸草心:对“文革”后的独特反思 伤痕的深化:人性论与人道主义 第十章·朦胧诗开启的精神向度 “地下”的状况与《今天》的诞生 “三个崛起”与对现实的“回答”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