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讲透〈资治通鉴〉19

讲透〈资治通鉴〉19

  • 字数: 297
  • 出版社: 江苏文艺
  • 作者: 华杉|
  • 商品条码: 9787559475220
  • 适读年龄: 12+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16
  • 出版年份: 2023
  • 印次: 1
定价:¥59.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资治通鉴》从战国写到五代十国,生动展现了16个朝代1300多年历史中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和故事,可以说是中国政治和文化遗产的“大数据”和“案例集”。 本书聚焦魏晋南北朝后期南陈、北齐和北周三国历史。公元557年,梁敬帝萧方智禅位于陈霸先,梁国灭,陈国立,后大败北周、后梁,收复失地。同时,北周逐渐兴盛,杨坚逐步掌权;北齐则一步步走向灭亡。最终,陈国末任皇帝陈叔宝荒废朝政,为隋主杨坚所灭。 北齐主高纬错误决策致兵败:避免情绪化决策 【历史事件】北周主宇文邕带兵抵达平阳,被壕沟阻止。北齐主高纬头脑一热,下令填平壕沟,迎战,北齐军稍有退却,高纬就执意逃走。最终,北齐军心涣散,大溃。 【华杉讲透】决策背后都是情绪在起作用。我们的通病就是不讲逻辑,只有意识到自己有这毛病,才有可能防止自己犯病。 翻开本书,从南陈、北齐、北周三国风云变幻中,学赢到最后的管理准则!
作者简介
华杉,1971年生于贵州省遵义市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上坝土家族乡新田坝村。现居上海。中国知名广告人、企业家、兵法家、畅销书作家。 华杉先生自幼熟读经史,兵书战策、儒学经典烂熟于心,又广泛涉猎西方哲学,融会贯通,观点自成一家。每晚九点半睡觉,清晨五点起床,用每天早上五点到七点的时间写作,日日不断,即便出差出国住酒店,进医院住病房也是一样,十年来出版了十余部传统文化和品牌营销著作。“华杉讲透系列”畅销百万册,已经成为历史普及读物中的标杆品牌。 华杉与弟弟华楠共同创办的两家公司:上海华与华营销咨询有限公司和读客文化股份有限公司,均在各自领域享有国际声誉。
精彩导读
十二月四日,宇文邕抵达平阳。 十二月六日,北周诸军总集,共八万人,稍稍进逼,逼进城下构筑营垒阵地,东西绵延二十余里。 之前北齐人担心北周军突然杀到,在城南挖掘壕沟,东至乔山,西至汾水;北齐主高纬派出大军,筑阵于壕沟以北,北周主宇文邕命齐王宇文宪驰往观察。宇文宪复命说“容易得很,请让我击破他,然后再吃饭。”宇文邕喜悦,说:“如你所言,我没有什么忧虑了!” 宇文邕骑自己常骑的马,带着数名随从巡视阵地,所到之处,则呼唤主帅姓名以慰勉他们。将士们都很高兴皇帝知道自己的名字,人人奋勇效命。将要交战,有司请换马。宇文邕说:“朕一个人骑着千里马,能跑到哪里去呢!”宇文邕想要进逼北齐军,被壕沟阻碍而止。自早上到晚上,两军相持不决。 北齐主高纬对高阿那肱说:“是决战好呢,还是不战好呢?”高阿那肱说:“我军虽然兵多,但是能战的不过十万,病伤及绕城打柴煮饭的又占了三分之一。当年进攻玉壁,敌人援军抵达,我军即刻撤退。今日将士,岂能胜过神武皇帝(高欢)时候?不如不战,退守高梁桥。”安吐根曰:“一撮毛贼,马上刺取,扔进汾水中罢了!”北齐主高纬主意未定。一群宦官插嘴说:“他是天子,您也是天子。他尚且能远来,我们为何守着壕沟示弱!”高纬说:“此言是也。” 于是填平壕沟,率军南下。北周主宇文邕大喜,勒令诸军攻击。 两军刚刚合战,北齐主高纬与冯淑妃并骑观战。东边小有退却,冯淑妃恐慌说:“我军败了!”录尚书事、城阳王穆提婆说:“陛下快走!陛下快走!”北齐主高纬即刻带着冯淑妃奔往高梁桥。开府仪同三司奚长进谏说:“半进半退,是战斗的常态。如今兵众全整,没有亏伤,陛下抛下军队,要去哪里?马足一动,人情骇乱,不可复振。愿陛下速还,以安慰军队!”武卫张常山从后面赶来,也说:“军队很快就稳住了,非常完整。围城兵也没有动。陛下宜回。如果不信臣的话,请派宦官前往观看。”高纬将要听从。穆提婆拉着他的手肘说:“这话难信。”高纬于是与冯淑妃向北逃走。北齐军大溃,死者一万余人,丢弃的军资器械,数百里间,堆积如山。唯有安德王高延宗全军而还。 【华杉讲透】 决策背后都是情绪在起作用 决策往往不需要理由,只需要情绪;分析也不需要逻辑,只是修辞引起的刺激反射。宦官们说:“他是天子,您也是天子。他尚且能来,我们为何守着壕沟示弱!”这跟战或不战没有半点关系,但是高纬就因为这句话决定交战了。一决定交战,他就填平壕沟,忘了当初自己挖这壕沟是为了什么,这叫忘了“本谋”。等到要逃走的时候呢,他又忘了: “他是天子,我也是天子,他没走,我为什么要逃?” 记住,在我们的决策背后,都是情绪;让我们激动的,都是修辞。我们的病就是不讲逻辑。知道自己有这病——这是人类的通病,是人类认知和分析判断能力的共同缺陷——才有可能去防止自己犯病。
目录
卷第一百六十七 陈纪一/ 001 卷第一百六十八 陈纪二/ 037 卷第一百六十九 陈纪三/ 071 卷第一百七十 陈纪四/ 109 卷第一百七十一 陈纪五/ 147 卷第一百七十二 陈纪六/ 183 卷第一百七十三 陈纪七/209 卷第一百七十四 陈纪八/ 237 卷第一百七十五 陈纪九/ 259 卷第一百七十六 陈纪十/ 291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