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越南汉文小说的发生与衍变(14~19世纪)

越南汉文小说的发生与衍变(14~19世纪)

  • 字数: 150
  • 出版社: 广西师大
  • 作者: 李志峰,庞希云 著
  • 商品条码: 9787559858429
  • 版次: 1
  • 页数: 258
  • 出版年份: 2023
  • 印次: 1
定价:¥6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以越南汉文小说为主要研究对象,从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对越南汉文小说的拟效模式进行考察,从文学发生学的角度进行研究。研究发现古代越南汉文小说发生与衍变的基本路径包括将中国古文献记载进行想象性创造、借用中国历史演义的模式、整体移植个别置换地分解化用、与本土传说故事相糅合等。本书尝试揭示中越文化在交流中融会相生的生命力所在,考察越南文学的发生、流传与变异,及其历史文化语境,探究越南本土民族文化的重构与文学文本生成的源流。
作者简介
李志峰,男,1972年生,广西人,广西大学文学院副教授。从事比较文学等研究,主持一项部级项目,参与两项国家级项目和一项省级项目。 庞希云,女,1958年生,广西人,广西大学文学院教授。主持广西社科项目和教育部社科项目,出版著作两部。
目录
绪论 第一节中国汉文化与越南 第二节越南汉文文学的发展 第三节越南汉文小说研究现状及问题 第一章 幻:将中国古文献记载进行想象性创造 第一节中国古籍中的“翁仲”和“阮翁仲” 第二节越南传说中的李翁仲及其记述 第三节从“李翁仲”到“阮翁仲”:中越传递的变异 第四节从“翁仲”到“李翁仲”:中越文化传递中的“不正确理解” 第五节文化传递中的想象与重构 第二章 化:化用整合重构 85 第一节 化三合一 一、《龙庭对讼录》与《水宫庆会录》《柳氏传》《柳毅传》 二、《翠绡传》与《翠翠传》《昆仑奴》 三、《伞圆祠判事录》与《令狐生冥梦录》《永州野庙记》《修文舍人传》96 四、《金龟传》与《龟化城》《交州外域记》 第二节 化一为三 一、《牡丹灯记》 二、《木棉树传》与《牡丹灯记》 三、《陶氏业冤记》与《牡丹灯记》 四、昌江妖怪录》与《牡丹灯记》 第三节 一对一的拟效改写 一、《东华门古庙》与“孟姜女哭长城” 二、《瞒子》与“嫦娥奔月” 三、《金鑁水神记》与《韦秀庄》 四、《无头佳》与“苍梧贾雍” 五、《山洞》与《桃花源记》 六、《快州义妇传》与《爱卿传》 第三章 借:借用中国历史演义的模式书写民族历史 第一节 体裁形式的借用 一、对章回体小说形式的借用 二、对明清小说评点形式的借鉴模仿 第二节 故事构思模式的借用 一、故事框架的构思 二、创作思想的构思 三、战争场面的构思 第三节 人物形象模式的借用 一、黎利与刘备 二、黎善与孔明 三、张辅与曹操、周瑜 第四章 代:整体移植,个别置换 第一节 彰显民族色彩之置换 第二节 因袭式移植 一、《华园奇遇集》与《寻芳雅集》 二、《麻姑山》与“麻姑” 第五章 糅:与本土故事传说相糅合 第一节 与本土传说人物的糅合:《状元甲海传》的本土化流变 一、《白水素女》与《状元甲海传》 二、《状元甲海传》与《甲状元》 三、“甲海传”与汉文化在越南的兴衰 第二节 与地理标志物的糅合:《越井传》的本土化变异 一、折射中国民间文化的独脚神 二、反映越南本土崇拜的猖狂神 第六章 越南汉文小说生成及其衍变发展的文化语境 第一节 中越文化交流所形成的特定的文化形态 一、中国书籍的传入 二、使臣的传播媒介 第二节 越南民族文化与汉文化抵牾、融合的文化形态 第三节 汉文小说创作主体的“认知形态” 一、中国龙的内涵品性与形态 二、越南龙的内涵品性与形态 结语 主要征引书目与参考文献 附录一:书中所涉越南汉文小说篇目成书或刊行年表 附录二:越南所在区域的历史名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