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南北朝选官制度与文运兴变(全二册)精

南北朝选官制度与文运兴变(全二册)精

  • 字数: 832
  • 出版社: 中华书局
  • 作者: 孙宝|责编:吴爱兰
  • 商品条码: 9787101159271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1058
  • 出版年份: 2023
  • 印次: 1
定价:¥1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南北朝文官铨选与文人息息相关,两者的联系 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南北朝文人除少数方外文士 终身未仕外,大多集作家、官员、思想者、士林名 流、乡邦领袖等多重身份于一身,在儒家进取价值 体系复振与世俗官本位观念驱使下,士人一般都会 通过仕前教育的知识、技能储备,然后接受官方资 格审察、荐举、铨选、策试、复审,继而具备候补 官员的资格,直至最终释褐起家。入仕之后,同样 还要接受聘期考核、迁转升降的官场历练。文人任 官的地点与任期决定此人迁徙的地域、路线、滞留 时间,也决定其乡国意识、文学的地域性特征。另 外,文人上下级公私关系构成其人际交往、社交活 动的内容,继而决定其文学表现的内容。其任官性 质、职属范围决定其公文性质、文体特征,甚至可 以固化其创作类型;任官期间的群体交往,又决定 文士文学创作的集团性,乃至可以发展为文坛的风 尚性指标。可以说,选官制度是透析南北朝文人、 文运的关键性钥匙。本书总结了南北朝选官制度与 文学关联的内外缘由及表现,充分揭示南北朝选官 制度的类型及文教动机、铨选程序与官场生态及士 人心态的内在关联,并对南北朝铨选制度、官署运 作、选官文化对文学的影响进行专题研究。南北朝 选官制度承续汉晋旧制,又拓展新的制度功能,通 过对世族政治、士格官习、文气风尚的渗透与耦合 ,形成了这一时期颇具特色的“选官-文学”混合 体,并对后世文坛格局演进、文尚批判与转换、文 论范畴增扩等方面产生深远影响。
目录
序 杜泽逊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现状、思路及意义 第二节 南北朝仕历文人的历时分布与“官-集”类型 第三节 南北朝选官的开启与“官样文学”的发生 上编 南朝文官铨选与文学书写 第一章 南朝尚书省铨选与文事活动 第一节 南朝尚书机构文学化表达及其士林效应 第二节 南朝尚书官的来源、选任及其文事活动 第二章 中书舍人、中书侍郎选拔与南朝文学 第一节 南朝中书舍人的选任、迁转及其文事活动 第二节 南朝中书侍郎的选任、迁转及其文事活动 第三章 侍中、黄门侍郎、散骑官选任与南朝文学 第一节 南朝侍中选任、迁转及其文事活动 第二节 南朝黄门侍郎选任、迁转及其文事活动 第三节 南朝散骑官选任、功能及其文事活动 第四章 南朝东宫、藩府铨选及其文学表现 第一节 南朝东宫文官铨选的文学导向及其表现 第二节 南朝王国、藩府文官铨选的文学书写及其表现 第五章 南朝国子祭酒、太常铨选与文教、礼制类文学主题 第一节 南朝国子祭酒选任与文教类文学主题 第二节 南朝太常选任与礼制类文学主题 中编 北朝文官铨任与文运演进 第一章 北魏文官培育、铨选与文运变迁 第一节 北魏学官建制与文官培育 第二节 中央学官铨授的文士化倾向与北魏文运振起 第二章 东魏、北齐文官铨任与文风演变 第一节 学官、礼职分立与东魏、北齐文风畸变 第二节 中央文枢王言撰制与魏、齐文运承变 第三章 西魏、北周文官选任与文运变迁 第一节 中央文枢运作与西魏、北周文质兴革 第二节 帝师选任与北周文教建制 下编 南北朝选官文化及其对文坛的映射 第一章 苏绰“六条诏书”治官思想的历史经脉与因变 第二章 家难与国难:南北朝文官政治困境中的顺受与突围——以沈约、庾信为考察中心 第一节 家难与沈约仕进及其作品考论 第二节 庾信人北与北周射礼文学的承变 第三章 仕进中断与延续:南北朝朝隐类型及其文学书写 第一节 南北朝朝隐特征及其批判 第二节 朝隐异变及其隐逸空间的文学化——以谢灵运《山居赋》为中心 第四章 清议与婚姻:南北朝中正、宗族对选官文学的影响 第一节 南北朝清议品题的魏晋渊源及文学化特征 第二节 南北朝族姓、婚宦与“甲 第”文学书写 第五章 铨掌文衡与南北朝“擿句”“图写”的生成及演进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