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构图的发现:绘画中的视觉秩序理论(1400—1800)

构图的发现:绘画中的视觉秩序理论(1400—1800)

  •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 作者: [德]托马斯·普特法肯
  • 商品条码: 9787100211550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451
  • 出版年份: 2023
  • 印次: 1
定价:¥12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初版于2000年,是德国著名艺术史家托马斯?普特法肯以在伦敦大学学院开设的德宁?劳伦斯讲座的相关内容为基础,撰写的一部关于绘画中视觉秩序理论的专著。 全书共分十二章,以构图的概念演变为主线,分析了“构图”一词如何从文艺复兴时期所指的各部分之间的连接,发展至现代意义的画面整体秩序;从阿尔贝蒂、琴尼尼、瓦萨里到范曼德、普森、德皮勒,追溯了这一西方绘画中最基本的概念与原则是如何流变,又如何影响艺术及艺术理论的发展。作者从意大利大型壁画入手,论及故事情节的意义大于画面形式,因此导致构图概念一度被忽视;作者还将构图看作是17世纪绘画理论的一次发现,切入法国绘画及其相关理论,思考架上绘画的产生对新的构图观念的影响。 本书以新颖的视角探索画面秩序的各种问题,其观点充满启发性与洞察力,对艺术理论学者和艺术爱好者而言,都不失为一部值得反复研读的佳作。
作者简介
托马斯?普特法肯(Thomas Puttfarken,1943—2006),出生于德国汉堡,1967年成为伦敦瓦尔堡学院的首位阿比?瓦尔堡院士,1971年起任教于埃塞克斯大学艺术史与艺术理论系,2003年被选为英国国家学术院院士。他将文学及修辞学的理论应用于绘画领域,并且关注图形统一中的各种概念,在文艺复兴与巴洛克艺术领域的学术成就享誉全球。其代表作有《罗歇?德皮勒的艺术理论》《构图的发现》《提香与悲剧绘画》等。 洪潇亭,艺术学理论博士,任教于中国美术学院,从事外国美术史教学及译介工作十余年,主要著作有《新神殿里的雄辩术》等,译作有《现代绘画简史》《南方工作室:凡?高在普罗旺斯》等。
目录
目录: 致谢 第一部分:基础原则 第一章 架上绘画与图画秩序 第二部分:文艺复兴何故不谈论图画构图 第二章 阿尔贝蒂与形体的构图 第三章 透视与构图之一 第四章 人物与背景(或人体与世界的其他) 第五章 尺寸与存在 第六章 寻求整体与它的和谐 第三部分:法国的图画构图之发现 第七章 博尔吉尼、范曼德和尤尼乌斯:图画构图的北方途径 第八章 普森有关创意与配置的思想 第九章 法国绘画理论的擎始:公共话语与心灵中的图像 第十章 透视与构图之二 第十一章 迪弗雷努瓦和罗歇?德皮勒的《绘画艺术》:图画构图的启蒙书 第十二章 画作的原则及其损失 注释 参考文献 图片目录 索引 附录 托马斯?普特法肯:埃塞克斯大学艺术史家、文艺复兴研究核心人物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