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蒋光慈宋若瑜情书全集

蒋光慈宋若瑜情书全集

  • 字数: 180
  • 出版社: 中国青年
  • 作者: 蒋光慈//宋若瑜|编者:吴腾凰|责编:陈静//庄庸|整理:张瑞霞
  • 商品条码: 9787515368382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48
  • 出版年份: 2023
  • 印次: 1
定价:¥6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1920年4月,宋若瑜在开 封青年学会的刊物上读到蒋 光慈发表的作品,十分钦佩 ,于是她写了一封信给蒋光 慈,表示愿意“结为良友”。 1920年6月4日,蒋光慈 给宋若瑜回信,表示愿意结 为良友,终生毋相忘。 在书信交流中,两个人 发现彼此志趣和理想相同, 有着太多的共同语言,于是 书信来往多起来。 一开始两人都在投石问 路。随着书信交流越来越频 繁,两颗心越靠越近,称呼 也变得亲昵起来,“我最亲 爱的瑜妹”“我所爱的侠生哥 哥”跃然纸上。 听说女儿跟一个未曾谋 面的男人谈恋爱,宋家父母 坚决不同意。 1925年,宋若瑜偕母亲 到北京与蒋光慈见面。见面 后宋母很满意。但对于他的 前一段婚姻问题,宋母私下 进行了实地调查。 1926年2月,宋若瑜病重 住院,蒋光慈奔赴开封探望 。宋母告诉他女儿的病传染 ,蒋光慈却毫不介意,认为 “夫妻同病也是一种幸福”。 宋母被感动,终于同意 了他们的婚事。1926年6月 ,两人结婚。婚后生活琴瑟 和谐。 本书以1927年11月蒋光 慈整理出版的《纪念碑》为 蓝本,收入蒋光慈致宋若瑜 情书40封,宋若瑜致蒋光慈 情书57封。通过这些书信向 读者展示两个志同道合的革 命者坚定而悲怆的爱情故事 。
作者简介
蒋光慈(1901-1931),原名蒋如恒,又名蒋光赤、蒋侠生,字号侠僧,安徽霍邱人。1917年,蒋光慈进入芜湖省立五中学习,受早期革命者高语罕、刘希平等教师的启迪,阅读了《新青年》《每周评论》等进步书刊,接受了新思想。 但是,蒋光慈在读了无政府主义运动最高精神领袖和理论家的苏联克鲁泡特金、巴枯宁等人的著作后,又产生了无政府主义思想,他与许多同学组织了无政府主义团体“安社”,编印社刊《自由之花》,抨击军阀统治,鼓吹无政府主义。他还积极领导芜湖地区学生运动,任芜湖学生联合会副会长。 1920年,蒋光慈去上海,成为上海外国语学社首批学员,结识了陈独秀、陈望道等早期革命家,加入了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1921年,他与刘少奇、任弼时、萧劲光等被派赴苏联学习。他在苏联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学习,两次见到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列宁。 1924年1月列宁病逝时,他专门写下了《哭列宁》的诗和散文,并在《新青年》发表《列宁年谱》,是较早宣传列宁著作的人。 1924年夏天,蒋光慈回国,任教于上海大学社会学系,倡导革命文学,先后发表《无产阶级革命与文化》《现代中国社会与革命文学》等文章。1925年冬,他写了一首歌颂五卅时期烈士的悼歌《在黑夜里——致刘华同志之灵》,歌颂工人运动领导人,控诉反动派暴行。1928年初,他与后来成为著名文学理论家阿英等人组织了“太阳社”,编辑《太阳月刊》《海风周报》《拓荒者》等杂志。 1925年,蒋光慈出版了描述贫苦农民少年经过曲折道路参加革命的《少年飘泊者》等中长篇小说,发表了革命文学的新诗《新梦》和谴责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赞颂革命人民的《哀中国》。1927年春,他完成了反映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的纪实小说《短裤党》,1930年11月发表了描述贫苦农民开展斗争的《咆哮了的土地》,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目录
前言 自序 上篇 宋若瑜致蒋光慈 第壹章 精神知己 第1封 寂闷 第2封 怀疑 第3封 兰花 第4封 赚钱 第5封 知己 第6封 不安 第7封 乏味 第8封 散步 第9封 安慰 第10封 爱力 第11封 心灵 第12封 爱情 第贰章 心有灵犀 第13封 诚恳 第14封 心安 第15封 生气 第16封 乡下 第17封 烦闷 第18封 快乐 第19封 勇进 第20封 母亲 第21封 玩笑 第22封 恋爱 第23封 焦急 第24封 慰问 第叁章 爱有阻力 第25封 阻力 第26封 珍重 第27封 体谅 第28封 分离 第29封 缭乱 第30封 责斥 第31封 烦恼 第32封 求信 第33封 恶劣 第34封 养病 第35封 头晕 第肆章 异地苦恋 第36封 鲜花 第37封 清静 第38封 赏月 第39封 文艺 第40封 功课 第41封 沉思 第42封 翻译 第43封 挂念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