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高校师生关系与大学生能力发展

高校师生关系与大学生能力发展

  • 字数: 184
  • 出版社: 北京理工大学
  • 作者: 胡文静//陆根书|责编:徐宁
  • 商品条码: 9787576316421
  • 版次: 1
  • 页数: 169
  • 出版年份: 2022
  • 印次: 1
定价:¥6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高校师生关系对学生能力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在新时代建设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的大背景下,研究高校新型师生关系的建构及其对大学生能力发展影响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指导意义。本研究在整合人际关系理论、依恋理论、自我决定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论的基础上,建构了高校师生关系理论模型,开发了高校师生关系测量工具,并应用这一测量工具对陕西不同类型、层次高校的本科生进行了问卷调查,采用多种统计分析方法对调查数据进行了分析,检验了高校师生关系理论模型,探讨了高校师生关系的特征、类型,分析了个体特征与家庭背景、学生学术参与、院校特征与学习环境因素对高校师生关系的影响,以及高校师生关系对大学生能力发展的影响,对高校师生关系的影响因素及其对大学生能力发展的影响机制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建立新型师生关系、促进大学生能力发展的建议。 本书可供高等教育政策研究者、高校领导者、教学与学生管理人员,以及广大师生参考。\"
作者简介
\"胡文静,2021年获西安交通大学公共管理专业哲学博士学位,现任西安交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一带一路”自由贸易试验区研究院助理教授。主持和主研国家自科基金、国家社科基金等国家级、省部级课题10余项,参与出版专著2部;发表论文10余篇。曾获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陕西高校优秀研究成果著作类一等奖等奖励。主要从事区域管理、高等教育评估、青年学习与发展等领域的研究与教学工作。 陆根书,1999年获香港中文大学教育经济学专业哲学博士学位,现任西安交通大学中国西部高等教育评估中心主任、高教所所长、人文学院二级教授、博导,陕西(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陕西高等教育评估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新世纪人才支持计划”、“陕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青年英才支持计划”入选者。兼任教育部教育学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高等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等。先后主持国家自科基金、国家社科基金等国家级、省部级课题近40项,出版专著、教材35部;发表论文280余篇。曾获陕西省教学成果特等奖、二等奖,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等各类奖励近20项。主要从事教育政策经济分析、学生学习与发展、高等教育评估、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等领域的研究与教学工作。\"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问题提出的背景 一、构建新型高校师生关系是提高本科教育质量的重要抓手 二、信息时代高校师生关系呈现新的内涵 三、教学范式转变需要建立新型高校师生关系 四、高校师生关系研究亟待加强 第二节 研究目的、内容与技术路线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内容 三、研究技术路线 第三节 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现实意义 第二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师生关系研究概述 一、关于师生关系概念 二、关于师生关系模型建构 三、关于师生关系的分类及其特征 四、关于师生关系的测量 五、关于师生关系的研究方法 第二节 关于高校师生关系影响因素的研究 一、社会文化因素对师生关系的影响 二、高校因素对师生关系的影响 三、个体与家庭背景要素对师生关系的影响 第三节 关于大学生能力发展研究概述 一、关于大学生能力发展的概念 二、关于大学生能力发展的测量 第四节 关于高校师生关系与大学生能力发展关系的研究 一、有关高校师生关系对大学生能力发展影响的研究 二、有关高校师生关系对大学生能力发展影响的理论模型 三、以往研究的启示 第三章 研究设计与方法 第一节 理论模型 一、高校师生关系理论模型 二、高校师生关系影响大学生能力发展的理论模型 第二节 研究样本 第三节 调查问卷的设计与开发 一、高校师生关系测量工具的设计与开发 二、大学生能力发展的测量 三、高校师生关系与大学生能力发展影响因素的测量 第四节 数据分析方法 一、探索性因素分析和信度分析方法 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 三、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方法 第四章 高校师生关系特征与类别分析 第一节 高校师生关系基本特征分析 第二节 高校师生关系的类别分析 第三节 小结与讨论 一、高校师生关系的状态亟待改善 二、高校师生关系的结构有待优化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