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中古咏史诗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博士论文文库

中古咏史诗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博士论文文库

  • 字数: 300
  • 出版社: 中国社科
  • 作者: 王帅|责编:马明//邰淑波
  • 商品条码: 9787522712550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65
  • 出版年份: 2023
  • 印次: 1
定价:¥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从咏史意识、题材 选择、社会风气、创作传统 、写作技巧、文体互动等角 度对中古咏史诗进行研究。 在研究过程中,重点分析了 中古咏史诗的两大主题—— 士人主题和女性主题,深入 分析了这两大主题形成的时 代背景,以及这两类主题在 发展中不断拓展流变过程。 同时,本书还注意到中古咏 史题材的发展与其他题材存 在着不同的互动关系,并着 重讨论了述德、赠答、怀古 、边塞、宫怨等题材和咏史 之间的相互影响。
作者简介
王帅(满族),先后毕业于辽宁大学、南京大学、北京大学,获得管理学学士、文学硕士、文学博士学位。2020—2022年于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主要从事宗教文学、宗教艺术研究。发表《论陶渊明咏史诗的新变》《藏传佛教关公信仰新论》等论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佛教中国化视域下的印光法师研究”。
目录
绪论 第一节 选题动机和研究意义 一 选题动机 二 研究思路与框架 第二节 前人研究综述 一 选本研究述评 二 诗歌史研究述评 三 咏史诗整体艺术特点研究述评 四 咏史大家及《文选》咏史诗专题研究述评 第一章 中古咏史诗的概念、类型与艺术特点 第一节 中古咏史诗概念的再界定 一 咏史诗概念的提出 二 学界关于“咏史诗”内涵的讨论 第二节 从“史”的含义看咏史诗的内涵 一 正史载的历史人物与事件 二 传说中的古代事件和人物 三 文学史上虚构的艺术形象 第三节 从“咏”的方式看咏史诗的分体 一 檗栝本传的传体咏史诗 二 寄予感怀的论体咏史诗 三 起于“赋得体”的赞体咏史诗 第四节 咏史诗的“三体并峙”:以西晋为例 一 传体咏史诗发展 二 论体咏史诗的新变 三 赞体咏史诗的出现 本章小结 第二章 以史为鉴与追述祖德:咏史意识与咏史诗的产生 第一节 两汉史学“致用”思想与咏史诗的产生 一 西汉史学的“致用”思想 二 以史为据:西汉对三代政治的推崇 三 以史为鉴:西汉对秦亡教训的总结 四 西汉文学创作中“咏史”意识的产生 第二节 魏晋南北朝述祖德风气与咏史诗创作的兴起 一 述祖题材的产生及“咏史意识”的发展 二 追述先祖:士人诗歌创作的“述祖德”成分 三 颂美先王:乐府述德题材的“史诗”性质 四 述祖德诗对咏史诗创作的影响 第三节 罗列众事:中古咏史诗形式上的特点 一 汉魏咏史诗中“罗列众事”的特点 二 西汉文、赋中“以类相从”的写作方式 三 两汉之际《史记》《汉书》中类传的创立 四 咏史诗“罗列众事”模式形成、衰落的原因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中古咏史诗中的士人主题 第一节 中古士族的发展对咏史诗主题的影响 一 两汉“士大夫化”过程对咏史诗主题的影响 二 六朝士人的思想分歧及其对咏史诗的影响 第二节 贤士:汉魏咏史诗中的士人主题 一 士大夫化的历程:汉代咏史诗中的贤士主题 二 依附与独立的矛盾:曹魏文人咏史诗中的贤士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