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中国古代文化历经数千年发展演进,造极于两宋。 宋人在文化的各个领域和不同层面,几乎都有辉前烛后的新创获。由此拔萃而出的宋代散文, “抗汉唐而出其上”, “轶周秦”而“冠前古”,成就卓越辉煌,为世艳称。其馨烈所及,不仅直接沾溉后代学人,启渥了众多的散文作手,而且播芳海外,光彩汉学,大量名篇隽章,成为世界文库中的瑰宝,盛传不衰,炳烁艺林。然而,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学界对于宋代散文的研究,目前还相当薄弱。有鉴于此,笔者试图在考源辨流和清理中国古代散文研究有关理论问题的基础上,从宏观角度,系统绎理、全面考察宋代散文发展的实际状况和体派衍传的独特模式,并多侧面地审视宋代散文发展过程中同其他文化层面的相互关联、相互作用及其社会效应,进而探讨其发展的规律性特征,在弘扬民族优秀文化的同时,为当今文学的发展和新文化建设提供借鉴。本书初版于2002年,此次推出增订版,增加了近20万字的全新内容。
目录
目 录
序 王水照
引言
第一章散文发生与散文概念新考
第一节文学史研究中的一个怪圈与散文文体的始源形态:
散文的产生并不晚于诗
第二节内涵的扑朔迷离与出处的似是实非:
“散文”概念辨析与渊源新考
第二章古代散文的研究范围与音乐标界的分野模式
第一节散文范畴与文本确定之讨论
第二节学人对赋与骈文的直观认识
第三节诗、文的原生属性与音乐标界的分野模式
第四节骈文属性
第五节赋之归隶
第三章古代散文的演进与宋代散文的定位
第一节古人对前代散文发展轨辙的宏观审视与阶段厘分
第二节古代散文的演进分期与特征简述
第三节宋代散文的历史定位
第四章宋文繁荣的表象景观与深层底蕴
第一节作家投入与作品产出:数量统计及其图表显示
第二节运行机制:多元并存与整合驱动
第三节发展模式:群体式创作与流派型衍传
第四节社会环境:崇文意识与文化氛围
第五节创作主体透视:知识结构与群体意识
第五章北宋前期散文的流派与发展(上)
第一节宋初骈、散两派的并峙
第二节五代派:“沿溯燕许”与华实并重
一、后进宗师徐铉
二、五代派的重要代表作家
三、五代派的历史贡献
第三节复古派:宗经尊韩与垂教尚散
一、复古派的理论主张
二、文风复古的首倡者柳开
三、复古派的重要作家
四、“雄文直道”的王禹偁
五、主张文风复古的重要作家
第六章北宋前期散文的流派与发展(下)
第一节时文古文对垒相埒的时代氛围
第二节西昆派:崇尚骈俪与盛世风采
一、西昆派的中坚作家
二、西昆领袖杨亿
三、西昆派重要作家晏殊
第三节古文派:力涤排偶与独高古文
一、古文派的创作主张
二、古文派的重要代表作家穆修
三、古文派的其他重要作家
第四节文风新变与“有愧于古”
第七章北宋中叶的散文演进与体派鹊起(上)
第一节时间断限、古文一统与总体特征
第二节欧阳修时期的散文成就
第三节体派共生的多元复合群体:欧、苏古文派
第四节一代文章宗师欧阳修的历史贡献
第八章北宋中叶的散文演进与体派鹊起(下)
第一节文章派、经术派与议论派
一、文章派
二、经术派
三、议论派
第二节苏门派、太学派与道学派
一、苏门派
二、太学派
三、道学派
第三节黄庭坚散文的艺术境界
一、现存山谷散文数量统计
二、前人视野中的山谷散文
三、山谷散文分类考察
四、山谷散文的艺术特征及其人文精神
第九章南渡前后文采派与抗战派的崛起
第一节“穷极华丽”的文采派
第二节“文采第一”的李清照之散文
一、易安传世的散文作品及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二、抒写性情,广寓识见:易安散文的立意与旨趣
三、含纳丰富,意蕴深厚:易安散文的储存信息与潜在意识
四、灵活变化,跌宕多姿:易安散文的结构方法与布局安排
五、典赡博雅,精秀清婉:易安散文的语言文采与艺术风格
第三节“刚大愤激”的抗战派
第十章南宋中兴诸派的联袂与踵武
第一节事功派与“文中之虎”陈亮
第二节爱国词人辛弃疾的散文成就
一、人格与文格的统一:稼轩散文的立意与境界
二、抗战实践的艺术结晶:稼轩散文的针对性、现实性与社会性
三、兵法与文法的融合: 稼轩散文的结构与层次
四、学养与笔力的造型: 稼轩散文的语言与节奏
第三节理学派与一代贤哲朱熹的散文创作
第四节永嘉派与道学辞章派
一、永嘉派与叶适
二、道学辞章派与真德秀
第十一章宋代散文的终结与爱国派的绝响
第一节宋室的衰落与散文的式微
第二节民族爱国派与文天祥的慷慨悲歌
第十二章宋代散文体裁样式的开拓与创新
第一节“记”体散文的勃兴与新领域的开拓
第二节书序的美学变化与长足发展
第三节题跋的创制及其趣韵风神
第四节文赋的脱颖与文艺散文的诞生
第五节诗话、随笔的创造与日记范式的确立
第六节宋文体式创新的时代基因与宋代文人的体裁意识
第十三章宋代书序的创新繁荣与艺术境界(上)
第一节宋代书序创作的宏观概览
一、作家作品的数量统计与类型分析
二、宋至清末经典文选中的宋代书序
第二节宋代书序历时发展的“双峰”呈现
一、北宋前期:“师祖前人”与“以儒立教”
二、北宋中期:“名家辈出”与“佳作如林”
三、南渡前后:“兵火肆虐”与“无复故态”
四、南宋中期:“中兴立国”与“至是为盛”
五、南宋晚期:“致思婉巧”与“哀痛激烈”
第十四章宋代书序的创新繁荣与艺术境界(下)
第一节宋代书序的境界创新与美学开拓
一、内容广博与人为轴心
二、形式灵活与文无定法
三、自由表达与风格各异
四、以人为本与抒发性情
五、叙议结合与探讨学术
六、视野开阔与理学色彩
第二节宋代书序的社会环境与文化生态
一、“以文治国”与“儒学立国”
二、“以学为务”与典籍印 售
三、“教化之本”与图书收藏
四、“文学为务”与文化生态
第十五章欧阳修文道观生成与散文创作实践
第一节欧阳修文道观的生成创构与文化语境
第二节欧阳修文道观的表述媒介与内涵创新
第三节欧阳修文道观的文化实践与革新策略
第十六章苏轼人文史观与“尊道贵德”散文理念
第一节苏轼人文史观的引出:“言有大而非夸”
第二节苏轼人文史观的文化诠释:“功与天地并”
第三节苏轼人文史观与“以人为本”、“天人合一”
第四节苏轼人文史观的生成基础:“奋厉有当世志”
第五节苏轼人文史观的文化实践:“问汝平生功业,
黄州、惠州、儋州”
第六节苏轼人文史观的思考启迪:“国家之存亡,
在道德之深浅”
附录
一参考引用书目
二文话二种
三宋文品鉴
四专家评语
五思理绵密,叩问文心——评杨庆存先生
《宋代散文研究》颜翔林
六文风革新与文德之治——读杨庆存
《宋代散文研究》肖鹰
七至宋始是真文字:评杨庆存《宋代散文研究》韩伟
Abstract
后记
修订版后记
增订版后记宋代散文研究(增订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