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革命运动、跨域人物、社会图像

革命运动、跨域人物、社会图像

  • 字数: 254
  • 出版社: 厦门大学
  • 作者: (新加坡)黄贤强|责编:章木良
  • 商品条码: 9787561586686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08
  • 出版年份: 2022
  • 印次: 1
定价:¥72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稿梳理南洋革命运 动的历程,将和南洋革命志 士在每个时段中所扮演的角 色和发挥的影行论述,以期 对辛亥革命时期及民国初年 的南洋华人社会一步的理解 ,并通过华人会馆、学校、 庙宇和报章等文化机构来分 析东南亚华人社会。共分上 中下三篇共12章,讲述和分 析了与南洋的革命运动、跨 地域人物及其跨领域活动、 东南亚华人社会的文化图像 等。后,讨论五四运动如何 被报道和如何被定位,以及 五四精神在,甚至在,如何 被传承和重构,从而加深对 五四运动的历史和记忆,以 及对华人社会思潮的了解。
目录
导论 上编:孙中山与南洋的革命运动 第一章 孙中山与辛亥革命:南洋革命运动的历史脉络(1900—1925) 一、革命运动的发端(1900—1905) 二、革命思潮的源泉 三、革命运动的高潮(1906—1911) 四、政局多变的革命活动(1912—1925) 第二章 南洋革命运动的模式与特色:以新加坡和槟城的革命机关为例 一、新加坡的三大革命机关 二、槟城的三大革命机关 三、革命机关问的互动关系 第三章 书报社与南洋华人的革命运动策略 一、书报社是不是革命派的机构? 二、书报社是分帮组织还是跨帮群组织? 三、东南亚的“三合一”革命运动模式 第四章 孙中山与南洋知识分子的交往与互动 一、林文庆与孙中山 二、李登辉与孙中山 三、孙中山与南洋知识分子的相互影响 中编:跨地域人物及其跨领域活动 第五章 跨地域抗日:林谋盛烈士在新加坡、中国、印度和马来亚 一、新加坡的家业与抗日救亡活动 二、前往重庆待命及在印度的培训和指挥 三、深入虎穴及壮烈牺牲:在马来亚的敌后工作 四、哪个国家的爱国英雄和烈士? 第六章 革命志士陈武烈在南洋和中国的跨域活动 一、星洲华社领导人陈武烈 二、孙中山与陈武烈 三、陈武烈在中国的事迹 四、研究陈武烈的学术史意义 第七章 中国政治在南洋:厦大校长林文庆在新加坡遭枪击事件 一、历史事件:重构1928年的枪击事件 二、中国政治在南洋 三、被遗忘的枪击事件的历史意义 第八章 叶亚来:从平凡移民到不平凡领袖 一、叶亚来的崛起:从过番客到华人甲必丹 二、叶亚来的奋斗:安内攘外巩固势力 三、叶亚来的建设:从废墟到吉隆重镇 四、叶亚来的历史地位:悲剧的政治人物 下编:东南亚华人社会的文化图像 第九章 新加坡永定会馆:从会议记录和会刊看会馆的演变 一、新加坡永定会馆的发展 二、从会馆会议记录看战前的新加坡永定会馆 三、从会馆刊物探析战后永定会馆的演变 第十章 宽柔中学董事会的运作和马来西亚华校的经营(1958—2007) 一、宽柔中学董事会的成立和改组 二、宽柔中学董事会的职责 三、董事长与董事会职责演变的关系 四、宽中董事会的运作模式 五、董事会与华社的联系网络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