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形而上学批判——马克思哲学理论前提的当代阐释(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文库;“十四

形而上学批判——马克思哲学理论前提的当代阐释(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文库;“十四

  • 字数: 426
  •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
  • 作者: 仰海峰|责编:吴冰华|总主编:杨耕
  • 商品条码: 9787300311593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418
  • 出版年份: 2022
  • 印次: 1
定价:¥11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以改革开放以来 国内马克思哲学思想研究 为基础,结合国外马克思 主义哲学研究的成果,将 马克思的文本置于当代历 史与思想语境中,从马克 思思想中的哲学、政治经 济学、社会主义等复调线 索的内在互动关系出发, 着重阐述了马克思哲学与 形而上学批判的内在关联 。本书对马克思哲学三大 主题的概括,体现了作者 对马克思哲学、现代历史 与文化的理解和把握,为 马克思哲学思想研究提供 了一种新的解释构架。
作者简介
仰海峰 1969年生,安徽潜山人。哲学博士。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理论研究。著有《西方马克思的逻辑》、《实践哲学与霸权——当代语境中的葛兰西哲学》等,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
目录
导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反思与超越 第一节 本体论变迁与形而上学 1.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的三种本体论 2.存在论的反思 3.海德格尔在何种意义上认同马克思 4.海德格尔反对马克思 5.马克思的哲学观念的转变 第二节 马克思哲学的三大主题 1.形而上学批判 2.资本逻辑与总体性 3.社会批判理论 第三节 方法变更与视域开启 1.从“独白”到“复调”:研究方法的变更 2.马克思主义哲学与西方哲学:视域开启与理论界划 3.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意义 4.本书的主题与任务 第一章 实践与社会关系 第一节 实践:一个过渡性的逻辑范畴 1.实践范畴与马克思的哲学变革 2.马克思哲学变革的历程 3.实践范畴的过渡性意义 第二节 从实践到一定的社会关系 1.唯物史观的一般视野 2.唯物史观的深层视野 3.一定的社会关系: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哲学视域 4.关系思维与当代哲学 第三节 历史情境与辩证法 1.社会生活的历史性阐释 2.社会生活的主导阐释模式 3.关于历史情境的辩证法思考 第二章 主体与人 第一节 从古典人本主义到新人本主义 1.人的地位的确立 2.人的理性确证 3.理性与情感的双重变奏 4.德国古典哲学的“类”人学 5.早期海德格尔与新人本主义 第二节 存在的优先性与先验人性论批判 1.存在先于本质究竟意味着什么 2.自由的选择行动何以可能 3.另一种人道主义 第三节 存在与人的历史性生存 1.对萨特人道主义思想的批评 2.传统人道主义:一种形而上学的规定 3.存在与人的历史性生存的关系 第四节 青年马克思人学现象学的哲学建构 1.费尔巴哈的自然人本主义及其对青年马克思的影响 2.青年马克思建构人学现象学批判理论 3.人学现象学与人学研究 第五节 “现实的个人”与人学形而上学的颠覆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