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交通风险语境下间接危害行为犯罪化研究

交通风险语境下间接危害行为犯罪化研究

  • 字数: 243
  • 出版社: 中国法制
  • 作者: 姜敏|责编:李璞娜
  • 商品条码: 9787521632057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346
  • 出版年份: 2022
  • 印次: 1
定价:¥4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刑法修正案(十一) 》设置妨碍安全驾驶罪以及 实践中出现的诸多交通犯罪 ,引起理论界和实务界对交 通领域犯罪的热议。同时, 自2011年2月25日通过的《 刑法修正案(八)》设置危 险驾驶罪以来,该罪已实施 十年有余。因此,有必要研 究刑法如何防止交通犯罪, 尤其是如何设置交通风险管 控法网,从而守护交通安全 。本书对我国刑法规制交通 犯罪的立法现状及困境进行 深入分析,并引入英美法系 的危害原则及其衍生的间接 危害行为,对我国刑法应对 交通风险的立法,尤其是没 有实害结果犯罪立法的完善 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根 据交通犯罪领域的间接危害 行为的种类、特征,提出完 善我国交通犯罪刑事立法的 解决路径。
目录
导论 第一章 中国刑法规制交通犯罪的立法现状及困境 第一节 我国刑法对造成实害结果的交通犯罪行为的规制现状 一、交通肇事罪基本犯的要素及其决定的惩罚范畴 二、交通肇事罪中的“交通肇事逃逸行为”的构成 三、交通肇事罪中的“逃逸致人死亡”的构成 第二节 我国刑法对没有造成实害结果的交通犯罪行为的规制现状 一、危险驾驶罪立法分析 二、妨害安全驾驶罪分析 第三节 我国现行交通刑事法网的疏漏和缺陷 一、交通肇事罪诱发的问题和法理困境 二、交通刑事法网规制没有实害结果的交通犯罪行为之困境 三、交通犯罪刑事法网的困境化解:进一步犯罪化间接危害行为 第二章 “危害原则”及刑法立法确定罪质的根据 第一节 “危害原则”学术发展史简考 一、危害原则的始源:约翰·密尔之《论自由》 二、危害原则的发展:赫伯特·哈特与帕特里克·德夫林论战 三、危害原则的成熟:乔尔·范伯格之《刑法的道德限制》 第二节 “危害”之概念和范畴 一、规范意义的“危害”:对利益的不法侵害 二、具有规范意义的“危害”的范畴:限缩与扩大 第三节 “危害原则”:刑法的道德底线及其法哲学意义 一、危害“他人”:国家刑罚权强制干预公民自由的唯一缘由 二、不危害“他人”:公民享有自由的道德底线 三、危害原则作为刑法的道德底线之法哲学意义 第四节 危害原则遭遇的其他原则挑战 一、个体尊严原则和自主原则及其局限 二、危害原则保护个体尊严与自主权的可践行性 第五节 当代法治国家刑法立法确定罪质的根据:危害原则 一、“危害原则”与“社会危害性原则”的比较 二、法益侵害原则可否作为立法确定罪质的根据 三、以危害原则作为刑法立法确定罪质的根据 第三章 间接危害行为:概念和犯罪化依据 第四章 间接危害行为犯罪化的法治危机和公平归责路径 第五章 交通犯罪领域的间接危害行为及其犯罪化思考 第六章 规制交通犯罪领域间接危害行为的刑法立法完善 第七章 交通犯罪领域间接危害行为犯罪化后的配刑 余论 参考文献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