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哲学、现代性与知识论(精)

哲学、现代性与知识论(精)

  •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 作者: 陈嘉明
  • 商品条码: 9787100217941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412
  • 出版年份: 2022
  • 印次: 1
定价:¥136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由三个板块组成,反映了作者几十年来学术上的旨趣与用功所在。“哲学”收录的主要是有关康德哲学的解释与元哲学方面的研究,以及对中国传统哲学及其现代化问题的思考,特别是对现代新儒学的批评。“现代性”研究板块主要集中在对什么是现代性以及有关中国现代性研究的解释框架问题的思考,试图从中挖掘出中国现代性的基本性质与特征。“知识论”板块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针对当代知识论问题进行的研究,如对葛梯尔反例给出自己的解释,以及比较集中的对“理解”问题的研究。此外,还包括对传统中国知识论的研究,将它解释为一种“力行的知识论”。
作者简介
陈嘉明,现任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讲席教授、系主任。中国知识论专业委员会会长、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常务理事。曾任第24届世界哲学大会知识论分会联合主席。《哲学分析》、《清华西方哲学研究》、《德国哲学》、《现代外国哲学》、《上海交通大学学报》(文科版)的编委;Asian Journal of Philosophy 编委。曾受聘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国家社科基金成果文库”、教育部“长江学者”、“思勉原创奖”、“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美国“富布赖特基金”等项目的评审专家。获得过美国政府富布莱特基金英国学术院(British Academy)王宽诚基金,中国—欧盟高等教育合作基金等,在美国哈佛大学、加尔文学院,德国马堡大学,英国圣?安德鲁斯大学,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等从事过访问研究或讲学。先后在《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Philosophical Forum、China Perspectives等刊物发表过120多篇学术论文。论文在《新华文摘》等有较高的转载率以及被引用率,数次名列国内哲学学科“高被引作者榜”。获得过三次教育部优秀科研成果奖,四次省部级(上海市等)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等,多次二等奖。是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当代知识论的系列研究”的首席专家等。
目录
自序? ? 第一章? 哲学的探究 第一节? 先验论证刍论? ? 一、先验论证问题的性质? ? 二、先验论证问题的来源与发展? ? 三、先验论证在形式上所潜藏的出现错误的根源? ? 四、先验论证的性质及其必要性? ? 第二节? 康德与先验论证问题? ? 一、康德的先验论证? ? 二、先验论证的形式及其实质? ? 三、先验论证的必要性? ? 四、先验论证问题的启示? ? 第三节? 概念实在论:康德哲学的一种新解释? ? 一、“符合论”与“哥白尼式革命”? ? 二、“对象”在康德哲学中的双重规定性? ? 三、概念在康德哲学中的建构作用? ? 四、形式方面的知性规则如何能决定认识内容上的有效性? ? 五、思维的主观条件如何会使知识具有客观有效性? ? 第四节? 意识现象、所予性与本质直观? ? 一、隐性的心理现象能否被“契合地”感知? ? 二、所予的是否就是绝对的和明证的? ? 三、间接性的本质是否能够被直观? ? 第五节? 哲学、“穷理”与合理性? ? 一、哲学的“穷理”? ? 二、哲学如何穷理? ? 三、作为理论的判定与选择标准的“合理性”? ? 四、“合理性”的判定标准? ? 第六节 外在主义与一致主义可否融合? ? 一、戴维森的外在主义思想? ? 二、戴维森的一致主义思想? ? 三、戴维森对外在主义与一致主义的调和? ? 四、对戴维森思想的回应? ? 第七节? 事实与价值可分吗?? ? 一、事实可以被赋予价值的属性? ? 二、事实与价值二分的观点是不恰当的? ? 三、事实与价值的内在关联性? ? 四、价值观念得出的两种途径? ? 第二章? 现代性与人文思潮 第一节? “现代性”与“现代化”? ? 一、现代性的诸种界说? ? 二、“现代性”与“现代化”概念的区别? ? 三、“现代性”之我见? ? 第二节? 个体理性与公共理性? ? 一、康德的个体理性? ? 二、罗尔斯的“公共理性”? ? 三、公共理性的内涵、目标与特性? ? 第三节? 从普遍必然性到意义多样性? ? 一、追求普遍必然性的近现代知识观? ? 二、寻求意义多样性的后现代知识观? ? 第四节? 理性与现代性? ? 一、“理性”与“合理性”概念? ? 二、对理性的批判与重建? ? 三、理性与当代中国现代性的建构? ? 第五节? 尊严与权利:基于中国社会视角的一种探究? ? 一、传统儒家的尊严观? ? 二、儒家尊严观在中国社会的影响? ? 三、中国现代性过程中的尊严与权利? ? 四、应当提升对“尊严”的认识? ? 第六节? 中国现代性研究的解释框架问题? ? 第三章? 知识与理解 第一节? 经验基础与知识确证? ? 一、所予论与经验基础? ? 二、经验基础与信念的关系? ? 三、“证据”意义上的经验基础? ? 第二节? 信念、知识与行为? ? 一、从柏拉图到休谟的信念论? ? 二、信念之谜的续解:从康德到当代? ? 第三节? 专名、摹状词与“葛梯尔问题”? ? 一、葛梯尔的第一个反例源于专名与摹状词的混用? ? 二、有关“名称”理论的三个问题? ? 三、意义指称论是认识的语义学基础? ? 第四节? 理解与合理性? ? 一、“合理性”的研究背景? 二、理解的合理性问题? ? 三、一些关于合理性的现有原则? ? 四、“理解的知识论”的合理性原则? ? 第五节? 理解、理由与解释? ?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