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华夏传播范畴论

华夏传播范畴论

  • 字数: 550
  • 出版社: 九州
  • 作者: 谢清果|责编:郝军启
  • 商品条码: 9787522512075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448
  • 出版年份: 2022
  • 印次: 1
定价:¥7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选取中华文化中核心的思想观念范畴,从 传播思想的角度加以阐发,分为\"华夏传播的学科范 畴\" \" 华夏传播的本体论范畴\"\" 华夏传播的方法 论范畴\"\" 华夏传播的实践论范畴\"四个部分。本书 先谈华夏传播研究的历史、现实与未来展望,接着 从围绕道、中,礼、和、诚、势、信、缘、气、关 系 、面子、仁、义、忠、理、贤、象、术、治等主 要范畴从传播本体、传播价值、传播方法、传播情 感、传播方式等各个角度加以探讨,从而建构起华 夏传播学的概念基础体系。
目录
代序 华夏历史上传播技术的创新与演变郑学檬 1 第一篇 华夏传播的学科范畴 第一章 书广新闻:华夏传播“新闻”范畴的出现与内涵的演变孔正毅 3 第二章 华夏新闻:士人与市民群体的自我赋权新探赵 尚 10 第三章 传播天下:华夏“传播”范畴的历史演变黄金贵 17 第四章 西学东渐:当代“传播”范畴的阐释维度刘海龙 29 第五章 广而告之:华夏“广告”的社会形态和历史流变王凤翔 37 第六章 现代广告:广告内涵、广告传播及其学科建构陈培爱 70 第七章 宣传辅言:华夏“宣”传播观念的和通意向潘祥辉 83 第八章 评介宣传:汉语中“宣传”概念的起源与意义变迁刘海龙 104 第九章 舆人之论:华夏“舆论”概念的历史语源学考察夏保国 112 第十章 舆论新知:当代舆论、舆情、民意的含义与变迁杨斌艳 123 第二篇 华夏传播的本体论范畴 第十一章 道通人象:华夏“道”“人”“象”传播观念天人合一特质杨柏岭 133 第十二章 教化天下:华夏本体、认识与价值面向的“化”传播观念杨柏岭 157 第十三章 气贯长虹:华夏“气”范畴的流通与沟通意义张爱凤 177 第三篇 华夏传播的方法论范畴 第十四章 道无不中:华夏“中庸”范畴的传播考古学考察杜恺健 205 第十五章 无问西东:华夏“面子”范畴的传播符号学会通王 婷 230 第十六章 道始于情:华夏传播“情”范畴的人性本色林 凯 247 第十七章 家和业兴:华夏传播“家”范畴的媒介意蕴田素美 261 第十八章 有无相生:华夏传播“身”范畴的媒介功能赵 晟 282 第十九章 和通天下:华夏传播“和”范畴的关系与本质贾学鸿 293 第四篇 华夏传播的实践论范畴 第二十章 人伦秩序:华夏传播“礼”范畴的媒介域考察张兵娟 王 闯 335 第二十一章 立礼成乐:华夏传播“乐”范畴的媒介实践张 丹 357 第二十二章 学为圣贤:华夏传播“贤”范畴的古今治理气象钟海连 蒋 银 377 第二十三章 心中有敬:华夏传播“忠”范畴的交往伦理张兵娟 刘停停 407 第二十四章 义以为质:华夏传播“义”范畴的交往伦理规范张兵娟 李 阳 418 第二十五章 为保而报:华夏传播“报”范畴的信息传播意义赵 尚 427 附录 古代“新闻”辨义牛 角 437 编后记谢清果 444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