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全要素生产率测算手册

全要素生产率测算手册

  • 字数: 157
  • 出版社: 科技文献
  • 作者: 何平|责编:张丹//邱晓春
  • 商品条码: 9787518981564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184
  • 出版年份: 2022
  • 印次: 1
定价:¥6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共分6章,在《生产测算手册》的基础上,厘清各家之言,言简意赅地把基本原理和实际测算讲通彻,并针对不同测算对象给出相适应的数据来源和数据整理方法。本书内容多来源于近年来实际测算经验的积累,贴近实际应用,通俗易懂,数据可得。
作者简介
何平,国家统计局统计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多年来从事统计综合评价方法方面的研究,尤其是在全国科技进步统计监测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多次参与编写《中国区域科技创新评价报告》等年度系列报告。21世纪初,受中国科学技术指标研究会委托,经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许可,主持翻译了OECD的《生产率测算手册》。
目录
目.录 绪.论.(I) 第一章.生产率研究及发展.(1) 1.1.生产率及研究意义.(1) 1.2.国外生产率研究的发展.(2) 1.3.国内生产率研究的发展.(7) 第二章.生产率和科技进步.(18) 2.1.生产率释义.(18) 2.2.单要素生产率和全(多)要素生产率.(19) 2.3.综合要素与技术进步.(20) 2.4.技术进步和科技进步.(22) 2.5.有形技术变化和无形技术变化.(22) 2.6.生产率与科技投入.(24) 2.7.生产率与创新.(26) 2.8.生产率与要素投入.(26) 2.9.生产率与公共部门.(27) 第三章.生产函数与索洛方程.(29) 3.1.生产函数和生产率.(29) 3.2.规模报酬不变.(30) 3.3.中性技术进步.(31) 3.4.TFP速度(科技进步速度).(32) 3.5.TFP贡献(科技进步贡献).(34) 3.6.劳动生产率和资本深化.(35) 3.7.增长速度方程求解.(36) 3.7.1.回归分析法.(37) 3.7.2.比值法.(41) 3.7.3.估值法.(44) 3.8.参数方法和非参数方法.(46) 3.9.TFP速度和 TFP贡献比较.(46) 3.10.TFP的“度”.(50) 3.10.1.TFP速度的“度”.(50) 3.10.2.TFP贡献率的“度”.(52) 3.11.不同“贡献”的结合应用.(53) 第四章.其他测算方法.(55) 4.1.KLESM模型.(57) 4.2.加入无形资本变量的测算.(58) 4.2.1.有形资本和无形资本.(58) 4.2.2.引入 R&D变量的测算.(60) 4.3.超越对数生产函数.(62) 目.录 4.4.随机前沿生产函数(SFA).(64) 4.4.1.技术变化、技术效率和生产可能性前沿.(64) 4.4.2.随机前沿生产函数.(66) 4.5.数据包络分析.(69) 4.5.1.DEA-Malmquist生产率指数.(69) 4.5.2.技术效率和配置效率.(70) 4.5.3.Malmquist指数应用.(72) 4.5.4.绿色生产率.(74) 4.5.5.值得商榷的问题.(75) 4.6.T rnqvist指数.(78) 4.6.1.Divisia指数.(79) 4.6.2.T rnqvist指数.(79) 4.6.3.Divisia生产率指数和 T rnqvist生产率指数.(81) 4.6.4.产业生产率和总量生产率的关联.(83) 4.6.5.基于总产出的 T rnqvist指数.(88) 第五章.数据搜集和选择.(92) 5.1.反映经济产出的指标.(93) 5.1.1.生产总值(GDP,增加值).(93) 5.1.2.反映总产出的指标.(93) 5.2.劳动投入.(94) 5.2.1.就业人员数.(94) 5.2.2.劳动时间(工时数).(95) 5.2.3.劳动者报酬.(95) 5.2.4.人力资本存量.(96) 5.3.资本投入.(97) 5.3.1.有关资本投入的讨论.(97) 5.3.2.资本形成总额和固定资本形成总额.(98) 5.3.3.固定资产投资和新增固定资产.(99) 5.3.4.资本服务量.(101) 5.3.5.折旧额.(102) 5.3.6.资产总计、固定资产合计、固定资产原(净)值.(102) 5.3.7.反映资本投入的实物量指标.(105) 5.4.资本存量.(105) 5.4.1.资本存量总额和资本存量净额.(105) 5.4.2.固定资本消耗.(105) 5.4.3.退役模式.(106) 5.4.4.年龄 -效率函数.(106) 5.4.5.永续盘存法.(108) 5.4.6.折旧和折旧率.(109) 5.4.7.资本价格调整.(111) 5.4.8.基年资本存量.(112) 5.4.9.固定资本形成存量净额的评估.(113) 5.4.10.城市资本存量的测算.(116) 5.5.测算结果是检验数据合理性的最终标准.(117) 第六章.政府机构和国际组织有关研究.(121) 6.1.国内有关研究.(121) 目.录 6.2.美国劳工统计局有关研究.(126) 6.2.1.生产率数据库.(126) 6.2.2.劳动生产率.(127) 6.2.3.MFP.(130) 6.2.4.与生产率相关的出版物.(135) 6.3.英国生产率研究.(136) 6.3.1.生产率数据库.(136) 6.3.2.劳动生产率.(137) 6.3.3.MFP.(141) 6.3.4.与生产率相关的出版物.(147) 6.4.OECD生产率研究.(148) 6.4.1.OECD统计.(148) 6.4.2.OECD全球生产率论坛.(149) 6.4.3.OECD资料库.(149) 6.4.4.OECD在线图书馆.(149) 6.4.5.生产率指标的测算和比较.(150) 6.4.6.有关生产率的出版物.(156) 6.5.亚洲生产率组织(APO).(157) 6.5.1.组织成员和管理.(157) 6.5.2.生产率数据库.(159) 6.5.3.各经济体比较.(159) 6.5.4.中国生产率测算.(161) 6.5.5.APO的成功经验.(163) 6.6.世界 KLEMS组织.(164) 6.6.1.KLEMS组织.(164) 6.6.2.KLEMS项目.(165) 6.7.世界银行生产率研究.(169) 6.7.1.劳动生产率.(169) 6.7.2.全要素生产率.(173) 6.8.其他国家有关生产率研究.(178) 后.记.(179) 参考文献.(180)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