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治理与认同(10-18世纪酉水流域基层社会研究)

治理与认同(10-18世纪酉水流域基层社会研究)

  • 字数: 263
  • 出版社: 中国社科
  • 作者: 彭永庆|责编:宋燕鹏
  • 商品条码: 9787522709079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86
  • 出版年份: 2022
  • 印次: 1
定价:¥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呈现了宋元明清时 期武陵山区腹地酉水流域土 家族、苗族、客籍的基层社 会及该地区800年间的社会 变迁史。采用“自下而上”的 观察视角,综合运用历史学 、地理学和人类学的研究方 法,多角度探讨了作为“边 缘”区域西水流域趋向于“中 心化”或曰国家化进程的真 实面相,展现了酉水流域少 数民族社会从自身民族认同 逐渐上升到王朝认同的过程 ,对我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 体意识的建设具有较好的政 策借鉴价值。
作者简介
彭永庆,1993年毕业于吉首大学政治系历史教育专业,2009年毕业于吉首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民族学专业,获法学硕士学位。2020年毕业于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中国史专业,获历史学博士学位1993年至今,任职于吉首大学,主要从事区域社会史、民族史研究。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缘由及思路 一 选题缘由 二 相关说明 第二节 学术史梳理 一 区域社会史理论演变 二 通道与区域选择 三 酉水流域社会研究 第二章 酉水流域社会概况 第一节 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 第二节 历史沿革和地方行政制度变迁 第三节 历史典籍中的各民族 第四节 历史上的交通要道 第三章 誓下州:溪峒社会的政治组织 第一节 族群与誓下州联盟的形成 一 誓下州联盟范围与形成时间的争论 二 誓下州的形成过程与分化 三 神宗开边与誓下州范围的确定 第二节 众建誓下州与溪峒西高州田氏的扩张 一 西高州田氏在沅水流域 二 西高州田氏一族与誓下溪州 三 西高州田氏从舞水流域向酉水流域的东移 四 种落自附,成为一方都誓首 小结 第四章 溪峒治理:从土官到土司的设置 第一节 各从其俗,无失常业:从土官到土司 一 元代酉水流域土官的设置 二 明代酉水流域川黔楚三地土司格局的确定 第二节 岂惜一官与自署官属:溪峒地区的权力结构 一 朝廷任命的职官体系 二 土司白署的职官体系 第三节 从碑刻所见土司婚姻圈的酉水区域特性 一 永顺宣慰司的通婚关系 二 永顺宣慰司婚姻圈的特点 小结 第五章 从峒到旗甲:溪峒社会的组成和表现形式 第一节 峒组织的形成与表现形式 一 互助联盟:溪峒最基本的自助手段和方式 二 溪峒专条:从洞蛮到土人的过程 第二节 旗甲的形成和表现形式 一 旗甲是溪峒社会土司自署官职的管理机构 二 从驻防到征调:旗甲制度的军事性 第三节 从土地之争来看土官与土民的关系 一 永顺、保靖、酉阳三土司争端的事由 二 土民的选择:歃血合款与叛主背投 小结 第六章 酉水流域城镇的形成和变迁 第一节 政治军事类城镇分布及其特点 一 从三州之卫到依山为障:永顺彭氏政治中心及其防御体系的形成和变化 二 从依山为固到以江为堑:保靖彭氏的政治中心及其变化 第二节 商业贸易类城镇的分布 一 酉水干线上的中心集镇 二 酉水支流上的市镇中心 小结 第七章 人口、物资的流动与文化 第一节 族群的构成与变化 一 土、苗、客籍的形成与分布 二 移民出入的原因与方式 三 科举:宗族势力的延续 第二节 物资流动的方式 一 互市贸易 二 贡赋和赏赐 三 采木 第三节 摆手堂、土王祭祀与地方信仰 一 官方认可和国家制度下的祭祀体系 二 摆手堂与土王祭祀:作为社区共同体的寺庙与神灵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