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日常生活的变革与伦理构建

日常生活的变革与伦理构建

  • 字数: 203
  • 出版社: 中国社科
  • 作者: 鲁芳|责编:杨晓芳
  • 商品条码: 9787522710419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19
  • 出版年份: 2023
  • 印次: 1
定价:¥7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旨在以马克思主义 为指导和立足点,在借鉴西 方日常生活理论有益成果的 基础上,明确日常生活的根 本价值旨归,分析现代社会 日常生活变革的原因及其表 现形式,结合新中国成立以 来社会生活诸多领域的阶段 性发展,阐述当代中国日常 生活的阶段性变迁,明确日 常生活伦理构建面对的问题 和挑战,探索社会主义核心 价值观融入日常生活、成为 人们习惯性的日常生活方式 的可能途径,以进一步夯实 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道德 的日常生活根基。同时,我 们也看到,新兴科学技术正 在引领日常生活发生新的变 革,本书最后结合人工智能 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对人工 智能时代日常生活的伦理图 景以及治理难题、治理路径 等问题进行了分析。人工智 能时代日常生活的伦理构建 也必将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 深入发展而成为新的理论和 实践课题。
作者简介
鲁芳,长沙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长期从事中国传统伦理思想史以及当代中国伦理问题的研究。主要教授课程:中国传统伦理思想史。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一般项目各1项,主持完成省级课题4项。在《哲学动态》《伦理学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40余篇。出版专著3部:《道德的心灵之根——儒家“诚”论研究》《培育道德精神:大学德育之思》“五大发展理念的马克思主义哲学阐释》。
目录
绪论 一 我们正处于日常生活变革的时代 二 日常生活的变革与伦理构建相伴相随 三 日常生活研究的理论进路 第一章 日常生活及其伦理构建的基本问题 一 日常生活的内涵 (一)作为人类历史“世俗基础”的日常生活 (二)作为研究视域的抽象的日常生活 (三)作为研究对象的具体的日常生活 (四)对日常生活的基本界定 二 日常生活的构成 (一)从主客关系的角度 (二)从社会结构的角度 三 日常生活伦理构建 (一)日常生活伦理构建的本质及特点 (二)日常生活伦理构建的发生条件 (三)日常生活伦理构建的根本任务 第二章 日常生活的价值旨归 一 马克思恩格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一)日常生活的自由维度 (二)对资本主义日常生活的批判 二 卢卡奇、赫勒、列斐伏尔:总体的人的实现 (一)自由本质得到充分实现 (二)个体性得到充分尊重 (三)个性得到充分释放 (四)审美能力得到充分提高 三 日常生活应有的价值维度 (一)自由性与自在性相统一 (二)社会性与个体性相统一 (三)共性与个性相统一 (四)物质性与精神性相统一 第三章 日常生活的变革与日常生活伦理图式演化 一 现代社会日常生活的变革 (一)日常生活的个体化 (二)日常生活的开放化 (三)日常生活的虚拟化 (四)日常生活主体的自觉化 二 日常生活伦理图式演化 (一)碎片化生存与意义世界的消隐 (二)日常生活虚拟化与道德责任淡化 (三)价值目标分化与价值冲突增加 (四)个性彰显与日常生活的自觉 第四章 当代中国日常生活的变迁及伦理构建的困境 一 当代中国日常生活的变迁 (一)日常生活整体性的构建与政治化的增强 (二)日常生活功利性的增强与个体性的抬头 (三)日常生活个体化的推进与整体性的淡化 二 当代中国日常生活伦理构建的困境 (一)社会主义道德的日常生活基础遭到削弱 (二)日常生活伦理构建的价值统一性面临挑战 (三)日常生活伦理构建的价值导向亟待加强 第五章 日常生活伦理构建的模式选择 一 传统社会的日常生活伦理构建模式 (一)以礼制建设塑造日常行为方式 (二)以精英教化熏陶和改造日常生活主体 二 现代社会的日常生活伦理构建模式 (一)以法律建设规范人们的日常生活行为 (二)商品、技术对日常生活主体的改造 三 两种模式的利弊及第三种选择 (一)传统模式的利弊 (二)现代模式的利弊 (三)第三种选择 第六章 人工智能时代的日常生活与伦理治理 一 人工智能时代的日常生活图景 (一)人工智能的本质 (二)人工智能与日常生活 二 人工智能时代的日常生活伦理结构 (一)人工智能时代的日常生活伦理组织 (二)人工智能时代的日常生活伦理关系 (三)人工智能时代的日常生活伦理规范 (四)人工智能时代的日常生活伦理权威 三 人工智能时代日常生活伦理治理的可能难题 (一)伦理治理价值目标遭遇挑战 (二)伦理治理价值导向难度增大 (三)伦理治理对象复杂隐蔽 (四)道德责任归属难以确定 四 人工智能时代日常生活伦理治理的可能路径 (一)人工智能伦理治理的现实经验 (二)我国日常生活伦理治理的基本路径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