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分合之际--儒释道三家哲学的互动与会通/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一流学科建设丛书

分合之际--儒释道三家哲学的互动与会通/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一流学科建设丛书

  • 字数: 294
  • 出版社: 中国社科
  • 作者: 赵海英|责编:朱华彬
  • 商品条码: 9787522707051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13
  • 出版年份: 2022
  • 印次: 1
定价:¥12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集中论述了儒释道 哲学分立与融通的历史进程 ,试图在分立与融通中分析 和阐发三家哲学理论各自的 形成过程及其精神内核。同 时,本书也力图在儒释道三 家哲学的互动之中,分析和 寻绎中国古代哲学自身发展 的逻辑线索。三教学理的精 神内核以及整体性的逻辑发 展线索,共同揭示了中国古 代哲学视角下人之生存的意 义世界,此意义世界展开为 自为和为他的两面,并在人 的本真性的存在中统一起来 ,共同构成整体的人性架构 。
作者简介
赵海英,1976年11月生人,辽宁省海城市人,哲学博士,任职于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主攻中国古代哲学和中西比较哲学方向。
目录
导论 第一章 先秦时期儒道两家的同源与殊途 一 儒道两家产生前的文化大传统 二 儒道两家之道器合一的意义世界 三 儒道两家的有为与无为工夫论 四 境界论:圣人与逍遥 小结 儒家与道家在初创时期的融合性和一体性 第二章 汉代和魏晋时期儒学和道家的关系 一 两汉魏晋时期社会政治文化与儒道两家之间的关系 二 道与器结合的本体意义世界 三 人性与神性的辩证关联 四 言意之辨中的认识与方法路径 五 圣人之性情与美学境界 小结 两汉魏晋时期儒道两家的关系对于各自学说的影响 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儒释道三家的冲突和融合 一 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政治文化与三教之间的关系 二 三教本体论的意义世界 三 三教方法论的工夫世界 四 以终极之境界而论三教之融通 小结 融合与分歧对于三家之学的结构影响 第四章 隋唐时期儒释道三家的鼎立和融通 一 隋唐时期社会政治文化与三教之间的关系 二 佛学判教之方法论及其对于三教关系之影响 三 个体生命的关学精神与审美意识下的三教关系 四 伦理道德视域下的三家关系 小结 融合与分歧对于三家之学的结构影响 第五章 宋元时期儒家和佛道两家的融会和区别 一 宋元时期社会政治文化与三教之间的关系 二 本体性命之理的意义世界(天理与性理) 三 工夫体证的方法途径(教理与学理) 四 境界格局中的意义世界(命理) 小结 三教之分歧与融合对于各自的影响 第六章 明清时期儒释道三家的归于一心 一 明清时期社会政治文化与三教之间的关系 二 本体意义世界归于一心 三 工夫方法论归于一心 四 终极境界之归于一心 小结 三家归于一心的哲学史意义 总结 参考文献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