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南方民间音乐结构研究(基于三种民族音乐的田野调查)

南方民间音乐结构研究(基于三种民族音乐的田野调查)

  • 字数: 258
  • 出版社: 中国社科
  • 作者: 廖婧|责编:朱华彬
  • 商品条码: 9787522707457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48
  • 出版年份: 2022
  • 印次: 1
定价:¥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综合运用音乐学与 民族学的结构理论对南方民 间音乐结构进行研究,并以 纳西古乐、布依族“笔管歌 乐”和侗族大歌为典型田野 案例,以期推动南方民间音 乐结构的系统化研究。本书 认为音声结构是南方民间音 乐风格形成的直接来源,时 空结构是音声结构的存在基 础,意境结构是音声结构与 时空结构的综合体现与延伸 。本书进一步提出,南方民 间音乐的结构形态是一种“ 黏性发展”形态,正是此形 态造成了南方民间音乐质朴 细腻的风格。
作者简介
廖婧,女,1990年10月生,博士,湖南科技大学艺术学院讲师,2015-2018年就读于中南民族大学,师从柏贵喜教授,2018年6月获中国少数民族艺术博士学位。目前主要从事民族艺术与古筝教学研究。曾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与国家民委项目,主持湖南省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以及湖南省教育厅一般项目,在CSSCI来源期刊上发表多篇论文。
目录
绪论 一 研究缘起 二 相关研究述评 (一)音乐结构的相关研究 (二)纳西古乐的相关研究 (三)布依族“笔管歌乐”的相关研究 (四)侗族大歌的相关研究 (五)简要评论 三 研究意义 (一)学术意义 (二)现实意义 四 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和总体框架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内容 (三)总体框架 (四)重点与难点 五 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六 借鉴理论 (一)音乐学结构理论 (二)民族学(文化人类学)结构理论 七 理论假设 八 创新与不足 (一)创新之处 (二)不足之处 九 田野点与田野调查经历 (一)纳西古乐的田野点选择与调查经历 (二)“笔管歌乐”的田野点选择与调查经历 (三)侗族大歌的田野点选择与调查经历 第一章 南方民间音乐概述 一 南方民间音乐的类型 (一)民间器乐 (二)民间“歌乐” (三)民间歌曲 (四)舞蹈音乐 (五)戏曲音乐 二 南方民间音乐的风格 (一)质朴有序 (二)细腻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民间器乐的结构 ——以纳西古乐为中心 一 纳西古乐概述 (一)纳西古乐的历史渊源 (二)纳西古乐的发展现状 (三)纳西古乐的表演背景 二 纳西古乐的音声结构 (一)以套曲为主的曲式 (二)以羽调式为主的调式 (三)以加花变奏为主的旋法 (四)以2/4拍为主的节拍 (五)采用一字多音的汉语配唱 三 纳西古乐的时空结构 (一)纳西古乐的时间结构 (二)纳西古乐的空间结构 (三)纳西古乐的时空互动关系 四 纳西古乐的意境结构 (一)沟通圣俗的媒介 (二)纳西古乐的意境显现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民间“歌乐”的结构 ——以布依族“笔管歌乐”为中心 一 “笔管歌乐”概述 (一)“笔管歌乐”的历史渊源 (二)“笔管歌乐”的发展现状 (三)“笔管歌乐”的表演背景 二 “笔管歌乐”的音声结构 (一)复腔段的曲式 (二)五声徵调式 (三)合头换尾及“鱼咬尾”的旋法 (四)以二拍子为主的节拍 (五)采用一字多音的布依语演唱 三 “笔管歌乐”的时空结构 (一)“笔管歌乐”的时间结构 (二)“笔管歌乐”的空间结构 (三)“笔管歌乐”时空互动关系 四 “笔管歌乐”的意境结构 (一)传递爱情的媒介 (二)“笔管歌乐”的意境显现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民间歌曲的结构 ——以侗族大歌为中心 一 侗族大歌概述 (一)侗族大歌的历史渊源 (二)侗族大歌的发展现状 (三)侗族大歌的表演背景 二 侗族大歌的音声结构 (一)分节歌性质的多段联体 (二)支声型复调织体与持续音衬托式主调织体 (三)五声羽调式 (四)“一串珠”与大跳相结合的旋法 (五)变化拍子较多的节拍 (六)采用侗语“吟腔”演唱 三 侗族大歌的时空结构 (一)侗族大歌的时间结构 (二)侗族大歌的空间结构 (三)侗族大歌的时空互动关系 四 侗族大歌的意境结构 (一)伦理情感的表达 (二)侗族大歌的意境显现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南方民间音乐的共性结构及形成条件 一 南方民间音乐的共性结构 (一)以腔段为核心的套曲形式 (二)以五声音阶为调式基础 (三)游移性的中立音 (四)多声部形态 (五)细腻渐变的旋法 (六)即兴手法 (七)浓厚的腔韵 二 南方民间音乐结构形成的条件 (一)南方民间音乐结构形成的自然条件 (二)南方民间音乐结构形成的人文条件 本章小结 结论 一 结构是南方民间音乐风格形成的关键性因素 二 南方民间音乐结构是系统的活态的独立结构 三 “黏性发展”:南方民间音乐的结构形态 附录A:乐谱 乐谱1 纳西古乐(洞经音乐大调)《紫微八卦》 乐谱2 纳西古乐(洞经音乐小调)《浪淘沙》 乐谱3 纳西古乐(白沙细乐)《笃》 乐谱4 纳西古乐(白沙细乐)《三思吉》 乐谱5 布依族“笔管歌乐”《八月笔管九月箫》 乐谱6 布依族“笔管歌乐”《三国英雄是马超》 乐谱7 侗族大歌(鼓楼大歌)《有歌不唱真可惜》 乐谱8 侗族大歌(礼俗大歌“拦路歌”)《唱歪歪歌你唱不过我》 乐谱9 侗族大歌(声音大歌)《蝉之歌》 附录B:调研照片 一 纳西古乐 二 布依族“笔管歌乐” 三 侗族大歌 参考文献 致谢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