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中国独立纪录片的空间建构及审美研究(1988-2012)/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后期资助课题

中国独立纪录片的空间建构及审美研究(1988-2012)/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后期资助课题

  • 字数: 205
  • 出版社: 中国社科
  • 作者: 严晓蓉|
  • 商品条码: 9787522707440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178
  • 出版年份: 2022
  • 印次: 1
定价:¥66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在一个以速度和遗忘为 标记的时代,记忆显得尤为 重要。纪录片因其非虚构性 而成为重要的记忆媒介。本 书聚焦独立纪录片的记忆建 构问题,主要依托社会记忆 理论和新文化地理学的空间 理论,结合独立纪录片 (1988-2012)在媒介更迭 背景下的发展及演变历程, 对独立纪录片的记忆空间建 构、记忆空间图景及其审美 问题作出审视和分析,并辨 析影像记忆与怀旧的边界, 强调以影像记忆抵抗遗忘。
作者简介
严晓蓉,浙江大学戏剧与影视美学博士,浙江传媒学院文化创意学院网络与新媒体系讲师,研究领域:新媒体影视、媒介与城市记忆。主持浙江省哲社科课题一项,参与文化部课题二项,厅局级课题三项,发表学术论文《时间的岛屿:从<赵氏孤儿>的中西方改编谈文化记忆的文本映射》(《当代电影》,2014.12期)、《媒介.主体.边界:谈纪录影像的记忆空间建构》(《湖南社会科学》,2016.1期)、《独立纪录片中的景观呈现与记忆建构》(《现代视听》,2016.8期)等十余篇。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缘起:断裂与记忆 第二节 混沌与显影 一 纪录与记忆 二 媒介与记忆的空间建构 三 媒介·空间·记忆 第三节 空间与记忆理论的流变与梳理 一 空间概念演变及新文化地理学的空间观综述 二 社会记忆理论综述 第四节 中国独立纪录片研究现状 一 国内独立纪录片研究现状 二 国外关于中国独立纪录片的研究 三 研究策略与设想 第二章 独立纪录片的媒介生成空间 第一节 媒介空间转换与纪录主体的身份衍变 一 难以到达的彼岸:流浪与协作 二 媒介的空间流转 三 多元混合与共语喧哗 第二节 多层次社会空间的开启与呈现 一 独立纪录片中的公共空间 二 私影像与个体空间渐显 三 边缘影像与边缘空间 第三节 传播空间的媒介流变 一 电视时代的传播 二 网络与新媒体时代的传播空间 第三章 独立纪录片的记忆建构 第一节 影像真实与记忆建构 一 影像的记忆表达边界 二 影像及观者的记忆互动与建构 第二节 独立纪录片中记忆的交织与共建 一 个体记忆与集体记忆的交叉与分列 二 影像的日常性、情感性表达与记忆构成 第三节 记忆符码与景观呈现 一 影像中的记忆、符码、景观 二 时代景观与公共记忆 三 碎片化景观与个体化的记忆呈现 第四章 记忆的空间图景 第一节 影像空间转换与记忆生成 第二节 城市空间重构与影像记忆 一 边缘的徘徊与记忆 二 工业空间的零落侧影:《铁西区》与时代记忆 第三节 乡村影像与记忆书写 一 边缘空间的闭合式成长记忆 二 乡土、传统、现代的裂隙与冲突 第四节 混合空间的记忆呈现 一 去往第三空间——从《三元里》到《算命》 二 关于迁移与消逝的记忆 第五章 独立纪录片中记忆空间的美学形构 第一节 记忆的审美表达与独立纪录片的美学形构 第二节 记忆空间的审美构成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