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诗性的浮沉(中国现代小说文体互渗现象)

诗性的浮沉(中国现代小说文体互渗现象)

  • 字数: 252
  • 出版社: 中国社科
  • 作者: 王爱军|责编:王丽媛
  • 商品条码: 9787522709383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92
  • 出版年份: 2022
  • 印次: 1
定价:¥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中国现代小说“文体互渗 ”现象主要呈现为诗意化和 写实化两类范型。诗意化形 象往往与“内倾型”人格的生 命形态相关联,昭示了主体 人格对于“诗性”生命形态的 体验与守望;写实化形象往 往与“外倾型”人格和意识形 态高蹈的社会生活相关联, 折射了主体人格逐渐趋向现 实人生的境遇,彰显了“合 理性”旨归。本书首次系统 化探讨了中国现代小说“文 体互渗”现象与生命“诗性” 、“合理性”等精神文化内涵 的“互文性”问题,具有独特 的文体学价值和文学史意义 。即它不但表征了小说的“ 杂”文学特质,而且从学理 上丰富了文学文体学和文化 文体学的价值内涵,把前者 的审美形式价值与后者的文 化形态价值有效地连缀在一 起,凸显了小说文体的文化 审美特征及其意义,再者, 以此可以建构一种全新的基 于小说“本体性”维度上的现 代小说述史样式,超越了纯 粹的人物述史或主题述史模 式。
作者简介
王爱军,文学博士,淮阴师范学院教授,中国现代文学会会员,江苏省“333”工程中青年科技带头人、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骨干教师。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与戏剧影视研究。近年来,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文学研究》《中国现代文学论丛》《文艺报》《甘肃社会科学》《青海社会科学》《南京师大学报》《山西大学学报》《四川戏剧》《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中学语文教学》等各类核心刊物发表论文50多篇,其中2篇分别被《新华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转载;出版专著2部;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1项、教育部社科基金项目1项,其他省厅级项目5项。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现代小说文体互渗现象的历史语境 第一节 文学镜像:现代小说文体互渗的文本景观 第二节 抒情的弱化:文体互渗批评话语的情感向度 第三节 诗性与合理性:现代小说文体互渗现象的实质 第二章 现代小说文体互渗现象的范型样式 第一节 20年代小说文体互渗的诗意质素 第二节 30年代小说文体互渗的叙事特征 第三节 40年代小说文体互渗的写实倾向 第三章 现代小说文体互渗现象的悖论情形 第一节 诗意与叙事的错位:抒情文体的自我搁置 第二节 情与理的缠绕:诗化小说的合奏音符 第四章 现代小说文体互渗现象与生命形态 第一节 诗性之维:五四小说文体互渗与主体人格 第二节 合理性图式:三四十年代小说文体互渗与时代境遇 第五章 现代小说文体互渗现象与文化意蕴 第一节 和合文化与“中和”文体 第二节 民间精神与“童化”形态 第三节 时间价值与“现代”格调 第六章 现代小说文体互渗现象与文体审美 第一节 小说杂质与文体变异 第二节 文体互渗与文化审美 第七章 现代小说文体互渗现象与文学述史 第一节 传统模式与文学述史 第二节 现代话语与文体述史 结语 附录 中国现代小说文体互渗文本篇目一览表 参考文献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