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价值观认同研究/山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学者文库

价值观认同研究/山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学者文库

  • 字数: 225
  • 出版社: 中国社科
  • 作者: 李桂艳|责编:田文
  • 商品条码: 9787522706023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53
  • 出版年份: 2022
  • 印次: 1
定价:¥8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认同为何?为何研究认 同问题?价值观认同又如何 理解?现代社会如何推进价 值观认同?新时代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观的深化认同如何 实现?为弄清以上问题,本 书考察了作为认同核心的价 值观认同的本质及人学依据 ,深入阐释由记忆、利益、 媒介和制度构成的价值观认 同运行机制及其内在逻辑。 在此基础上,全面理解新时 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 的基本状况,探讨推进社会 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化认同的 有效路径。
作者简介
李桂艳,女,1985年生,山东莱西人,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博士,山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讲师,兼任山东省高校哲学教学研究会副秘书长,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访问学者。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价值学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教学与研究。主持山东省社科规划项目1项,主持校级课题1项,多次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参与学术著作1部,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
目录
导论 第一章 价值观认同的理论基石 第一节 认同与价值观认同 一 认同是对“我是谁”的回答 二 认同的核心是价值观认同 三 价值观认同的本质 第二节 价值观认同的功能 一 自我存在的确认与建构 二 群体的凝聚、稳定与发展 三 主体性的彰显与人的全面发展 第三节 价值观认同的运行 一 人的历史生成性与价值观认同的动态发展 二 人的文化性与价值观的认同 三 记忆、利益、媒介与制度构建成价值观认同的基本运行机制 第二章 记忆:价值观认同的起点 第一节 记忆形成与价值观认同 一 记忆以意识为前提 二 何为记忆? 三 记忆在实践中引导价值观认同 第二节 记忆内容与价值观认同 一 集体记忆的共享性及其向心力 二 文化传统的凝聚力与价值观认同 三 记忆的遗忘与重构:新价值观的认同 第三节 记忆形式与价值观认同 一 记忆的外在形式推动价值观认同 二 记忆的书写:语言文字与价值观认同 三 身体记忆推动价值观认同的实现 第三章 利益:价值观认同的基础 第一节 利益是价值观认同的关键 一 需要、利益与价值 二 利益、实践与价值观认同 三 利益、社会关系与价值观认同 第二节 利益直接推动价值观认同 一 利益统一决定价值观认同 二 利益矛盾刺激价值观认同 三 利益在价值观认同中的作用 第三节 利益机制蕴含的价值观及其认同 一 利益机制与价值观 二 利益主体目的、客体分配与价值观认同 三 利益实现手段的价值审视 第四章 媒介:价值观认同的中介 第一节 媒介是价值观认同的“脉络” 一 媒介是人们传递信息的工具 二 媒介信息蕴含着价值观 三 媒介技术发展与价值观认同 第二节 媒介的辐射与价值观认同 一 大众媒介与价值观认同 二 传播者、受众的互动推动价值观认同 三 媒介信息空间与价值观认同 第三节 媒介的运行与价值观认同 一 信息符号化与媒介传播 二 媒介信息的“生产”与价值观认同 三 “主动”认同与被动认同 第五章 制度:价值观认同的保障 第一节 制度是价值观认同的保障 一 人们追逐利益的实践关系复杂多变 二 各种问题与矛盾的解决需要制度规范 三 制度是人们交往实践的必然产物 第二节 制度内容与价值观认同 一 制度蕴含着某种价值观 二 价值观指引着制度的确立 三 制度变革与价值观认同的同步推进 第三节 制度执行与价值观认同 一 制度载体促进价值观认同 二 制度落实展现价值观认同 三 制度权威巩固价值观认同 第六章 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化认同 第一节 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内在机理 一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 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决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 三 现代传播媒介的发展引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 四 制度自信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 第二节 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化认同面临的挑战 一 中西文化碰撞给中华传统文化带来冲击 二 利益主体多元化引发利益关系的失衡 三 媒介传递方式的固化及媒介信任危机 四 具体制度执行与社会现实之间的“差距” 第三节 推进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化认同的有效途径 一 创新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文化自信 二 遵循法治、公正原则全力发展物质与精神生产 三 多种媒介综合应用健全信任机制 四 全面深化体制改革以推进实践养成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