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乡村廉政治理法治化

乡村廉政治理法治化

  • 字数: 369
  • 出版社: 中国社科
  • 作者: 徐铜柱|责编:孔继萍//郭如玥
  • 商品条码: 9787522709055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46
  • 出版年份: 2022
  • 印次: 1
定价:¥12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立足于新时代全面 从严治党的时代背景,以乡 村廉政治理为突破口,探究 提升乡村党建质量和法治乡 村建设水平,进而为实现乡 村治理现代化提供有益借鉴 。主要内容聚焦:中国共产 党开展乡村廉政治理的历史 脉络、从多学科视角解析乡 村“微腐败”形成的学理渊源 、从实践维度探究乡村“微 腐败”的现实缘由、从多方 位阐释乡村廉政治理的法治 逻辑和法治功能,于此基础 上,立足于党建引领乡村治 理的时代方略,较系统地论 述乡村廉政治理的法治化体 系和能力等具体内容。
作者简介
徐铜柱,男,土家族,湖北巴东人,教授,法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湖北民族学院法学院院长、南方少数民族研究中心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民族地区行政管理与基层社会治理。主持国家级、省部级课题3项,获省部级奖一项。在《社会主义研究》等刊物发表《社会稳定视域下民族地区基层政府领导力探讨》、《社会治理中公权与私权的冲突及调适》、《试析社会管理中政府权力与责任的统一》等学术论文30余篇。
目录
绪论 一 乡村廉政治理问题研究缘起 二 乡村廉政治理问题研究综述 三 研究目标与研究突破 四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第一章 乡村廉政治理问题概述 第一节 基本概念界定 一 何为“村干部” 二 村干部与其他干部的区别 三 “腐败”、“微腐败”与“村干部腐败” 四 廉政、廉政治理与乡村廉政治理 第二节 乡村微腐败的类型 一 根据微腐败人数多少的划分类型 二 根据微腐败目的不同的划分类型 三 根据微腐败意愿不同的划分类型 四 根据微腐败性质不同的划分类型 五 根据微腐败领域不同的划分类型 第三节 乡村微腐败的方式 一 承接国家资源过程中的腐败方式 二 管理集体资源过程中的腐败方式 三 治理村民事务过程中的腐败方式 四 实施村民自治过程中的腐败方式 第四节 乡村微腐败的特征 一 共性特征 二 个性特征 第五节 乡村微腐败的危害 一 对党的危害:损害党的形象,动摇党的执政根基 二 对政府的危害:降低行政效率,损害政府公信力 三 对社会的危害:影响社会稳定,败坏社会风气 四 对村庄的危害:伤害农民感情,阻滞发展步伐 五 对家庭的危害:毁坏个人前途,破坏家庭幸福 本章小结 第二章 中国共产党乡村廉政治理的历史考察 第一节 党在革命年代乡村廉政治理的回顾(1921—1949) 一 党在初创时期有关乡村廉政治理的举措(1921—1927) 二 党在土地革命时期乡村廉政治理的实践(1927—1937) 三 党在抗日战争时期乡村廉政治理的实践(1937—1945) 四 党在解放战争时期乡村廉政治理的实践(1945—1949) 第二节 党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乡村廉政治理的回顾(1949—1978) 一 党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乡村廉政治理实践(1949—1956) 二 党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乡村廉政治理实践(1957—1978) 第三节 党在社会转型时期乡村廉政治理的回顾(1978—2012) 一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至党的十三大之前(1978—1987) 二 党的十三大至党的十五大之前(1987—1998) 三 党的十五大至党的十八大之前(1998—2012) 第四节 党的十八大以来乡村廉政治理的回顾(2012年至今) 一 这一时期农村“微腐败”的状况 二 中央和各地惩治乡村微腐败的举措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乡村微腐败形成的学理解析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