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乡土中国文化重建与新农民想象(精)

乡土中国文化重建与新农民想象(精)

  • 字数: 382
  • 出版社: 中华书局
  • 作者: 张丽军|责编:吴爱兰
  • 商品条码: 9787101158243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512
  • 出版年份: 2022
  • 印次: 1
定价:¥96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从人类文明变迁、 社会转型、文化重建的大视 野,来探寻百年乡土中国文 学史中的审美想象和农民“ 新人”形象的审美建构,力 图为21世纪正在进行中的乡 土中国社会转型、文化重建 提供来自历史的、文化的、 审美的精神镜鉴和思想资源 ,推进中华现代文化的建设 和新世纪中国文学的繁荣发 展。百年来乡土中国历经“ 千年未有之剧变”,而且这 一社会转型、文化重构,依 然持续性存在于当代中国历 史历程之中。事实上,作为 一个“乡土中国”及其“农民 新人”形象,这是众多典型 文化、代表性作家的审美结 晶,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历 史文化的积淀成果和文化形 态之所在,更是百年来民族 文化思维、审美想象的独特 思想逻辑的特征。
作者简介
张丽军,山东莒县人,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山东省第四批齐鲁文化英才、中国现代文学馆客座研究员、山东省签约文艺评论家、北京大学访问学者、中国文联全国文艺评论骨干班学员、鲁迅文学院第26届高研班(文学评论)学员。在《文学评论》等报刊发表论文200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等省部级以上项目8项;获省部级以上奖励10次。
目录
绪论 文化转型和中国乡土文学创作的演变 第一章 鲁迅对乡土中国文化转型的三种思想认知及其形象谱系 第一节 “病中国”、国民性批判与老中国儿女 第二节 乡土乐园、优美人性与“中国美少年” 第三节 被遮蔽的民间、不死的魂灵与独立运行的乡土文化系统 第二章 二三十年代“乡土文学”对“老中国儿女”的文化批判与深情悲悯 第一节 “乡土文学”民俗叙事中的国民性文化批判主题 第二节 “乡土文学”民俗文化呈现的“悲哀的”“活的灵魂” 第三节 从《柚子》《黄金》到《愤怒的乡村》:乡土生活中的“阿Q”及其悲剧 第四节 师陀《果园城记》中的“乡土中国”一隅及其“乡民”形象 第三章 赵树理“农民文学”新乡土文化与鲜活的“地之子” 第一节 “土气息、泥滋味”的山药蛋派文学 第二节 赵树理:百年中国新文学独异的审美经验存在 第三节 赵树理后期“中间人物论”视域下的农民形象探究 第四章 新乡土中国的社会主义新道路探索与农民新人的审美建构 第一节 高干大:乡土中国新式农民英雄与社会主义新道路探索者 第二节 柳青《创业史》的“新乡土中国”与社会主义道路的“领路人”形象 第三节 豫剧《朝阳沟》:知识青年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想象 第五章 新时期乡土中国文化重建的审美书写与历史返观 第一节 高晓声和何士光:新时期乡村世界的“灵魂摆渡工” 第二节 阎连科:“乡土中国”的“日光流年”及其“无物之阵” 第三节 《古船》:乡土中国百年的精神隐喻与历史罪恶救赎的“天问” 第四节 陈忠实:寻找民族文化精魂的“关中大儒” 第五节 莫言《生死疲劳》:当代农民主体性意识的欲望诉求与精神抗争 第六章 新世纪乡土中国社会的艰难转型与“地之子”的痛苦蜕变 第一节 贾平凹《带灯》:“新乡镇中国”的“当下现实主义”审美书写 第二节 梁鸿“梁庄书写”:新世纪乡土中国现代性蜕变的痛苦灵魂 第三节 刘玉栋“新乡土叙事”:新世纪乡土中国的温情乡愁 第四节 叶炜“农村三部曲”:新乡土中国巨变的精神守望与艺术探索 第五节 付秀莹《陌上》:乡土中国隐秘的心灵断代史 第七章 多元文化视域下文明模式转换、文化转型的审美书写 第一节 “第四世界”“第三自然”与东方生态智慧的诗性想象 第二节 当代鄂伦春族社会转型下的心灵秘史及其文化伦理 第三节 当代藏族生活与文化原生态的审美书写 第四节 人心有“道”自有道:赵德发《乾道坤道》的当代文化建构 第五节 新世纪城镇化时代的乡土叙事、文化转型与农民形象建构走向 第八章 百年文化时空下的乡土中国“农民梦”及其审美嬗变 第一节 “中国新现代性”与百年文学史的“民生”主题 第二节 百年乡土中国农民城市梦的审美嬗变 第三节 百年革命文化语境下中国农民的“精神成长”史 第四节 从“老中国儿女”到“土豆大王”的当代农民“传奇” 第五节 乡土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化与艺术创新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