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负重与逍遥——先秦儒道二家道德观念的辩证(精)

负重与逍遥——先秦儒道二家道德观念的辩证(精)

  • 字数: 150
  • 出版社: 中华书局
  • 作者: 吴小龙|
  • 商品条码: 9787101159585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242
  • 出版年份: 2023
  • 印次: 1
定价:¥5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道德,是日常的规范也 是隐秘的“玄学”,而中国哲 学大大拓展了它的深度和广 度,赋予其无与伦比的魅力 。本书立足中西比较视野和 中国传统哲学的内在语境, 致力于从根源上把握道、德 概念的谛义,以对其都有形 而上建构的《老子》和《易 传》为主要文本,诉诸朴素 的文本细读和哲学的辩证分 析,寻章摘句,探赜索隐, 细致审查了儒道二家道、德 概念的种种隐微和曲折,呈 现了中国古代道德观念的深 刻性和丰富性,也展现了儒 家视野中《论语》《孟子》 与《易传》诠释方式的差异 及内在一致性。全书以强烈 的问题意识究本溯源,创新 性地厘清了一些模糊的焦点 问题,对于读者清晰把握儒 道二家道、德概念的深层差 异,进而由之洞悉中国道德 观念的奥秘,一窥中国文化 的堂奥,具有指引价值。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破碎的道德”——对《老子》道、德概念的审查 一、儒道二家的分歧及问题的引人 二、“道生之”:作为创生实体的道 三、“德畜之”:德的虚说架构义 四、“复归于道”:重智的倾向及问题 五、对仁义的含混立场及困境的开启 第二章 “和顺于道德”——《易传》对道、德同一性的描述 一、《易传》的归属问题及启发 二、“生生之谓易”:作为创生实体的易道 三、天人纵贯一体:道在人、物的内在化 四、从智到仁:对《老子》道诠释方式的发展 五、“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之实义 六、乾坤知能并建:道、德同一性的终极视域 第三章 “理于义”——儒家道德的后天规范维度 一、居仁由义:对道德之日用的先天要求 二、礼以行之:礼的定准与施行的难题 第四章 仁与“尽心”——孔孟的出发点及对《易传》的印证 一、仁与“几希”:对一念仁心的珍视与守护 二、“下学上达”:对《易传》纵贯路线的印证 附论:儒家道德观念的外向拓展 结语 附录:泥淖之歌——读叶芝的《天青石雕》 参考文献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