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融合与互鉴:苗侗文化共生中的大歹

融合与互鉴:苗侗文化共生中的大歹

  • 字数: 283
  • 出版社: 中央民族大学
  • 作者: 李孝梅|责编:罗丹阳|总主编:谢景连
  • 商品条码: 9787566021106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98
  • 出版年份: 2022
  • 印次: 1
定价:¥8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以贵州省从江县的大歹苗族村为调查点。全书除 绪论外,有十个章节。绪论部分主要介绍研究缘起、研究 意义、研究方法。第一章对大歹苗族村的自然地貌、气候 、族群关系、文化等进行总体介绍。第二章对大歹苗族的 各大姓氏的族源进行梳理,并对大歹村内部的族群关系、 权力建构等进行深入研究。第三章介绍了大歹村的婚姻制 度、家庭制度、亲属称谓制度。第四章是关于大歹苗族的 民间信仰的全面概述。第五章从饮食习俗、服饰习俗、建 筑习俗三个方面讲述大歹苗族的日常生活习俗。第六章主 要介绍了大歹苗族村的妇女、儿童、老人的生存状况。第 七章是关于大歹苗族的教育和卫生,教育涉及到家庭教育 、学校教育、其他教育形式,卫生囊括了个人卫生、家庭 卫生、社区卫生。第八章主要讲述大歹苗族的民间游戏娱 乐形式及其功能,并探讨民间游戏娱乐的衰退原因。第九 章对大歹苗族村的交通进行重点研究,通过梳理交通的变 迁,突显在交通(尤其是路)上发生的人、物、信息的流 动,展现出一幅由于交通变迁所带来的大歹村民具体的生 活变化图景。第十章对大歹苗族的传统生计模式“稻鱼鸭 ”系统进行研究,阐述其传统价值,并指出这一传统生计 模式在新的社会背景下仍能够发挥其积极作用。
目录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方法 第一章 大歹印象 第一节 初识大歹:见证了世外桃源的那份美丽 一、村落分布与地域环境 二、山水之间的生态特色 三、充满生态的农耕模式 第二节 走进大歹:世外桃源中亦充满了融合和排斥 一、在苗侗文化互动中建构起来的大歹苗寨 二、在竞争与合作中建构起来的社会关系网 第三节 在苗侗文化融合中趋于一致的文化习俗 一、看重生活的文化仪典 二、重视对大自然的崇拜与敬畏 三、过着同样的节日 第二章 碰撞与融合下的社会组织与社会秩序 第一节 碰撞与融合下的社会组织与社会秩序 一、让人难以启齿的历史过往 二、融合下的小摩擦 第二节 婚姻联盟与和亲:显性的碰撞与融合 一、兄弟中的亲戚 二、亲属合作与竞争 三、不能外娶和外嫁的故事传说和规则 四、男女不同的离婚规则 第三节 寨老与村委:混合型的碰撞与整合 一、传统社团组织 二、现代社团组织 第四节 窝堆中的神权:隐性的碰撞与融合 一、窝堆的作用 二、不能触碰的禁忌 三、养大窝堆的人 四、窝堆赋予的权力与报酬 第五节 固化于文字中的权力 一、光绪年间石碑:恩碑裔昔 二、村规民约 三、党务、村务公开栏 第六节 回归问题的本质 一、生态环境:矛盾的起因 二、行政权力的介入:重组与整合 三、环境需要的神圣空间 第三章 婚姻、家庭与亲属制度 第一节 婚姻制度 一、择偶 二、婚姻圈 三、婚姻缔结 四、婚姻解除与再婚 第二节 家庭制度 一、家庭规模、结构 二、家庭人际关系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