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实质犯罪论(第二版)(中国当代青年法学家文库·实质刑法系列)

实质犯罪论(第二版)(中国当代青年法学家文库·实质刑法系列)

  • 字数: 398
  •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
  • 作者: 刘艳红|责编:方明
  • 商品条码: 9787300311623
  • 版次: 2
  • 开本: 16开
  • 页数: 437
  • 出版年份: 2022
  • 印次: 1
定价:¥10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基于刑法教义学的 态度和方法,通过对我国刑 法知识的批判性思考而展开 探索,并形成了以刑法规范 为起点的知识体系。 本书深受古典黑格尔主 义法哲学(而非新黑格尔主 义法哲学)和现代新康德主 义法哲学(而非古典康德主 义法哲学)的影响,但又对 它们的法哲学立场与观点进 行了基于当下时代与作者个 人立场的扬弃。古典黑格尔 主义法哲学中的辩证法以及 客观主义的合理成分,新康 德主义法哲学的唯物主义以 及价值分析的认识论和价值 论,决定了本书的应报主义 、客观主义、结果无价值论 、阶层的犯罪论体系等一系 列基本学术立场,以及以实 质评价为特色的实质犯罪论 等见解。受新康德主义法哲 学的影响,本书强调价值评 价在刑法研究中的地位和作 用;以此为出发点,主张建 立定型的构成要件为前提、 实质评价为补充的犯罪认识 框架,主张实质的构成要件 理论,认为构成要件是违法 与有责类型,并在此基础上 建立以客观违法构成要件与 主观责任构成要件为内容的 二阶层体系。基于此种犯罪 论体系对刑法研究范式之影 响,本书主张我国刑法学研 究应实现从经验论到规范论 的转型。
作者简介
刘艳红.1970年10月生,湖北武汉人,法学博士、博士后,东南大学特聘教授、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东南大学法学院院长。兼任中国法学会刑法学研究会理事、江苏省刑法学会副会长、江苏省刑事诉讼法学会副会长、江苏省人大常委会立法咨询专家委员、江苏省人民检察院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反腐败法治研究中心”主任等。入选“ 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15)、第七届“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2014)、 “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2009)、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才(2013)。 研究成果获 “第六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一等奖、第十二届“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江苏省第二届“法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首届“钱端升法学成果奖”优秀成果奖等各类省部级荣誉十余项。在国内外法学期刊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等转载/摘五十余篇/次。主持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江苏省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 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 霍英东教育基金项目、最高人民法院审判理论重大课题、中国法学会重点专项课题、司法部国家法治与法学理论研究项目等各类省部级项目三十余项。出版专著《实质犯罪论》《实质刑法观》《走向实质的刑法解释》《开放的犯罪构成要件理论研究》《罪名研究》等六部,主编教材《刑法学总论》《刑法学各论》(获“2007年江苏省高等学校评优精品教材”)。
目录
上篇 实质的犯罪论之提出 第一章 犯罪论体系的去平面化与阶层化 一、主客观相统一原则如何促进平面四要件体系形成 二、主客观相统一体系核心问题:平面化之分析 三、主客观相统一平面体系在理论与实践中的危害 四、结语 第二章 三阶层抑或二阶层:阶层体系之选择 一、三阶层vs二阶层:当下中国犯罪论体系新争点 二、中国三阶层的性质:形式古典犯罪论体系 三、实质二阶层:中国三阶层“分离命题”破解之必然 四、结语 第三章 罪刑法定原则与实质二阶层的法治根基 一、我国刑法目的、任务与罪刑法定原则立法存在的问题 二、我国罪刑法定原则功能、使命的错位与社会保护功能的强化 三、实质二阶层体系与经典罪刑法定原则法治理念之契合 四、结语 第四章 犯罪概念“但书”与实质二阶层的出罪功能 一、《刑法》第13条犯罪概念“但书”出罪功能之肯定 二、“但书”出罪功能于平面四要件体系定位之尴尬 三、实质二阶层体系与“但书”出罪功能之自洽性 四、结语 中篇 实质的犯罪论之本体 第五章 实质二阶层的客观违法性理论:结果无价值论 一、人的主观要素、结果/行为无价值论与阶层犯罪论体系 二、主观要素的性质与地位争点:违法性要素抑或有责性要素 三、二元的行为无价值论之批判:对阶层犯罪论体系的 四、少数特殊主观的违法要素:结果无价值论立场的展开分析 五、结语 第六章 实质二阶层客观违法构成要件中的因果关系问题 一、问题的由来 二、客观归责理论的定位:因果关系理论抑或构成要件理论 三、客观归责理论作为解决因果关系问题理论的系列质疑与批判 四、实质二阶层体系下因果关系理论的方向:相当因果关系说 五、结语 第七章 实质二阶层主观责任构成要件中过失犯的本质 一、过失犯的本质:结果预见义务抑或结果回避义务 二、新过失论之提倡:以结果回避义务作为过失犯本质 三、新过失论立场定位:结果无价值论或行为无价值论 四、如何运用新过失论限定过失犯的刑法处罚之范围 五、结语 第八章 实质二阶层主观责任构成要件之期待可能性理论 一、实质二阶层规范责任论视野下的期待可能性理论问题 二、主观责任视野下期待可能性理论的现实情况与功能分析 三、调节性刑罚恕免事由:期待可能性理论应有的功能定位 四、期待可能性理论作为刑法调节性法律原则之调节范围 五、结语 下篇 实质的犯罪论之展开:以共犯论为链接 第九章 客观实质共犯论:实质二阶层体系的试金石 一、共(正)犯理论发展动向:客观实质共(正)犯论 二、客观实质正犯论的学说态势:当今正犯理论主流学说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