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从传统银行业到互联网金融

从传统银行业到互联网金融

  • 字数: 220
  • 出版社: 中国财经
  • 作者: 王海英|责编:彭波
  • 商品条码: 9787522315355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22
  • 出版年份: 2022
  • 印次: 1
定价:¥6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试图运用经济社会 学历史制度主义的相关理论 视角及推论工具,对1984- 2015年间我国银行业金融 形态三阶段的重要变迁提供 一种制度性的分析与解释。 在分析框架上,本研究主要 从决策者认知、增量式战略 构建、产业政治三个逻辑上 紧密联系的维度出发,对不 同阶段我国银行业金融形态 的变迁进行具体而深入的实 证分析,并试图勾勒或揭示 出从体制内银行的变革、民 间金融的再度兴起到互联网 金融的快速发展之间内含的 一致性的历史制度逻辑。
目录
第一章 导论 一、从互联网金融的兴起追问中国银行业转型的历史制度逻辑 二、中国银行业变迁研究的传统路径 三、理解中国银行业变迁的新范式 四、研究意义与创新 五、方法与实证材料的获取 第二章 历史制度主义与产业变迁:展开分析的理论基础 一、历史制度主义的视野及其理论特征 二、经济社会学的历史制度学派与产业变迁 三、历史制度主义视角下产业变迁的分析要素 第三章 第一次增量改革:体制内银行的曲折改革(1984~2007年) 一、银行业金融形态:从分割化专业银行体系到多元商业化银行体系 二、决策者认知:国家关于国有银行业体系变革的双重战略理解 三、增量式战略的构建:发展股份制银行等“准体制外”金融与引进海外战略投资者 四、产业政治:国家控制下依附性的政银商关系及央地金融控制权博弈 第四章 第二次增量改革:民间金融的再度兴起与制度化努力(2008~2012年) 一、银行业金融形态:民间金融的再次兴起与制度化发展 二、决策者认知:服务“三农”、实体经济与民间金融规制“宜疏不宜堵” 三、增量式战略的构建:发展村镇银行等新型金融组织和区域金融改革 四、产业政治:市场化政银商关系及民间金融组织的准入门槛“游戏” 第五章 第三次增量改革:互联网金融的异军突起与合法性支持(2013~2015年) 一、银行业金融形态:互联网金融的异军突起及其对传统金融的超越 二、决策者认知:传统银行业的弊端与作为一种金融创新的互联网金融 三、增量式战略的构建:鼓励和规范以第三方支付等为重点的互联网金融发展 四、产业政治:传统银行业与互联网金融的竞合博弈及隐含的政银商关系 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 一、研究结论 二、进一步的讨论 参考文献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