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东方的崛起: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哲学思考(第二版)

东方的崛起: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哲学思考(第二版)

  • 字数: 337
  • 出版社: 华东师大
  • 作者: 杨耕
  • 商品条码: 9787576032253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64
  • 出版年份: 2022
  • 印次: 1
定价:¥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东方的崛起: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哲学反思》力图把真实的描述和深刻的反思结合起来,把哲学思维力量的穿透力和哲学批判精神的震撼力结合起来,把敏锐的哲学意识和自觉的政治意识结合起来,以揭示中华民族重新崛起在世界东方的秘密,从理论上再现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和社会主义改革的历史必然性,说明只有“中国式的现代化”才能把中国引向繁荣富强,从而使社会主义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再造辉煌,中华民族在社会主义改革中实现伟大复兴,再造辉煌。全书共18章,约30万字。 《东方的崛起》获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三个一百”原创图书工程奖。《东方的崛起》英文版已在美国出版。
作者简介
哲学博士学位。曾任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教学与研究》杂志社总编辑兼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总编辑;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北京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现为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主编。 中央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首席专家。第六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哲学)组长;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学部委员;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副主席;中国辩证唯物主义学会副会长,中国马克思恩格斯研究会副会长。 先后被评为教育部跨世纪学科带头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全国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中国优秀出版企业家、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先进个人;获中国出版政府奖优秀人物奖、韬奋出版奖。
目录
上编 第一章 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与当代中国的实践 一、科学社会主义的科学所在 二、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及其在当代中国的实践 三、面向实践不断发展的理论体系 第二章 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必然性及其历史进程 一、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必然性的客观依据 二、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必然性的实现进程 三、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必然性的全面实现 第三章 落后国家社会主义革命的必然性及其特征 一、马克思对落后国家社会主义革命必然性及其特征的探讨 二、列宁对落后国家社会主义革命必然性及其特征的探讨 三、毛泽东对落后国家社会主义革命必然性及其特征的探讨 中编 第四章 世界历史中的东方社会及其命运 一、东方社会的社会结构 二、“亚细亚生产方式”之谜 三、东方社会的“停滞性”及其历史命运 四、价值尺度的取向与历史尺度的坚守:评价东方社会的两种尺度 第五章 中国:在世界历史中走向社会主义 一、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 二、在世界历史中走向社会主义 三、在世界历史中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 四、社会发展的决定性与人的活动的选择性 第六章 从“中国工业化道路”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一、中国现代化道路的寻觅 二、“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探索 三、“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拓展及其时代特征 第七章 当代中国的三大历史转折 一、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二、从传统的计划经济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三、从封闭半封闭型社会转向开放型社会 第八章 当代中国的改革:“第二次革命” 一、“第二次革命”的基本内涵 二、“第二次革命”的性质和根本任务 三、“第二次革命”得失成败的根本标准 第九章 当代中国的开放:时代背景与思维坐标 一、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 二、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三、从创建开放的基地到建构开放的格局 四、在向世界的开放中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十章 当代中国社会的基本矛盾 一、社会基本矛盾的内在联系 二、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过程 三、社会基本矛盾的主要类型 第十一章 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深层矛盾 一、当代中国社会发展中的传统与现代性冲突:两种异质文明冲突 二、传统与现代性矛盾在当代中国文化和社会层面上的表现 三、继承优秀传统与弘扬民族精神 四、超越平均主义价值观与重建社会公平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