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中国漫游

中国漫游

  • 字数: 113
  • 出版社: 上海译文
  • 作者: (日)谷崎润一郎|译者:谈谦
  • 商品条码: 9787532790814
  • 适读年龄: 12+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195
  • 出版年份: 2022
  • 印次: 1
定价:¥5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内容简介】: 《中国漫游》是日本作家谷崎润一郎1918至1942年间书写中国的文章合集,十篇文章,以中国之旅纪行为主,也包括以中国文化为题材创作的故事。 所收《庐山日记》《秦淮之夜》《苏州纪行》《西湖之月》《中国菜》《流浪者面影》等六篇,起笔自作家到中国的首次旅行。1918年10月至12月,谷崎辗转从朝鲜进入中国沈阳,由北向南至天津、北京、汉口、九江、南京、苏州、上海等地,写下一路见闻,《中国菜》是他游经几地品尝食物的体验,《流浪者面影》则是对旅途中偶遇一人物的特写。《鹤唳》介乎随笔与故事之间,对中国的向往之意呼之欲出,主人公靖之助一心与中国鹤、中国女人相伴的情节,堪称中国宋代典故“梅妻鹤子”的日版演绎。 1926年1月,谷崎乘坐海轮,从已开通的长崎—上海航路直抵上海,开始了第二次中国之旅。经内山书店老板内山完造介绍,他与中国数十位文人、艺术家见面、交流,如田汉、欧阳予倩、郭沫若、任矜苹等,其间详情结成《上海见闻录》《上海交游记》两篇札记。《话昨论今》也是谷崎在上海期间与中国知名人士结交的回忆,以及回国后的来往,比如田汉带他去欧阳予倩家过大年,比如他心仪广东品种的小狗,特意将中国友人相赠的两只从中国带回日本,等等。谷崎从这些交往延展开来,对中国现代文学进行评价,写下了自己阅读胡适、丰子恺、周作人、林语堂等人作品的感受,美国作家赛珍珠书写中国的作品、改编拍摄的电影也在他谈论之列。\\\"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谷崎润一郎(1886—1965),日本文学大家,唯美派文学代表作家。1910年以《刺青》《麒麟》登上文坛,代表作有《痴人之爱》《卍》《春琴抄》《阴翳礼赞》《细雪》《少将滋干之母》《钥匙》《疯癫老人日记》等。曾获每日出版文学奖、朝日文化奖和每日艺术大奖。1949年获日本文化勋章。 \\\"
精彩导读
\\\"【精彩书摘】: 《西湖之月》(节选) 虽说是秋末,中国的南方还不算太冷。说来游杭州、游西湖,应在这一带最好的开春时节。恰如高青丘诗中所云: 渡水复渡水,看花还看花。 春风江水路,不觉到君家。 恣意体验诗中那般南国风情谈何容易。但正值红叶时节,路旁柳叶尚青绿繁茂,当午冬衣还会冒汗,只是早晚的空气丝丝透凉,反倒令人肌肤爽快,身心愉悦。虽无花红有红叶,日日晴空万里,巧遇月圆之时,西湖的景色实在令游子心醉神迷。这样,我下午两点半自上海北站坐上了开往杭州的列车。 “我去杭州,哪家旅馆好啊?想必没有西洋人、日本人开的旅馆吧?” 我望着旁边的一位绅士,用蹩脚的上海话这么问道。 “没错。” 此人嘴叼象牙烟斗,抽着威斯敏斯特烟丝,肥脸上一对慵懒的肿泡眼。 “没有西洋人的旅馆,但有很多干净漂亮的中国人旅馆,布置成西洋式旅馆的样子,上海来的西洋人也都住那里。最近在西湖湖畔新建的新新旅馆还有清泰旅馆,口碑最好。新新旅馆房间大,景观好,不过离车站远些,不方便喔。” 说罢他冷冷打量我一眼,又悠悠然抽他的烟。那劲头显得不耐烦跟人闲谈。 “您去哪里?” 听我这么无礼地追问,他再次冷冷地扫了我一眼。 “嘉兴。” 言毕将脑袋转向了车窗。 兴许是嘉兴的商人吧。肥胖的大块头体魄,黑缎子衣裳,气势傲慢,凛凛堂堂。唇边稀疏胡须,总觉得有些像黎元洪前任大总统。我对面坐着一个瘦瘦的、年龄约莫五十的上流男士,咕嘟咕嘟地喝茶,跟坐在身旁的太太喋喋不休地说着什么。太太一边说话,一边握着铜质烟管吸水烟,发出叭叭的沉闷声音。这边丈夫也在喝茶抽烟,抽烟时嗓子眼儿里喀地发出声响,随即将一口痰吐在了车厢地板上,然后又喋喋不休起来。一个十八九岁的姑娘和一个十五六岁的姑娘,看着像这对夫妇的孩子,坐在太太旁边的座位上。那个十八九岁的姑娘跟黄疸病人一样面无血色,五官却像木刻一般端正,她怀抱着一个四五岁的幼儿,孩子的衣着华丽耀眼:大红色的花绸上衣上,蓝色丝线刺绣的不知是龙还是麒麟,下身是蜥蜴一样闪闪发亮的深绿色裤子。十五六岁的姑娘摇摆手上的假菊花哄逗幼儿。她身穿艳丽的紫色花底衬托着花纹的缎子衣裳,头戴同样质地的帽子,容貌却与姐姐相反,气色极好、胖乎乎的圆脸好似酒漤柿 一样,丰润的面颊下,长脖颈上裹着雪白的羊毛领圈,无比优雅。我们六人对坐一张台子 (中国的火车上,座位与座位间安置有小桌),座位挤得满满的,身体都无法动弹。当然,车厢里到处都人满为患。早知这么拥挤,不如坐一等车厢;不过坐二等车厢,才能方便细致地观察到中国人诸般风俗。看到这车厢里满登登的客人,便可知晓中国的南方比北方富裕得多。 《鹤唳》(节选) 本来,在这样的庭院里有这般建筑不可思议。作为装饰有些太夸张,联想起刚才身着中国衣衫的少女,想着或是中国人的居所。就在我这么观望期间,配着一组组卐字图案的楼上窗棂子和楼下的门条格子(那图案的木材比栏杆还要细)都静悄悄地关闭了,只有在那些图案格子里镶着的玻璃闪闪发光,却丝毫没有从里面出来人的迹象。不久,我的视线转向了阁楼正面挂着的一个横匾。距离有些远,要辨析上面的字迹很困难,但专心注视了一会儿,渐渐明白上面题有 “锁澜阁”三个楷书大字。还发现横匾左右两旁柱子上也有题字,但字体实在细小,无法看清,不过那该是一副对联。此外,还依次看见对联下方有花岗岩石阶,石阶的左边一棵很大的胡颓子树,我觉得这么大的非常稀罕,旁边种植有两三棵芭蕉。 刚才的鹤与少女,正在上面提到的石板桥中央部位。鹤落池塘,少女蹲在桥上,恰如一对和睦的朋友在嬉戏。少女将放有泥鳅之类食饵的壶伸给鹤,咯咯咂舌,或在念叨:“来啊,吃这个吧。”因是中文,我听不懂,但确实用中文特有的、小鸟叽叽喳喳似的发音在说着什么。鹤也轻捷地弯曲它那优美的脖颈,将铁火筷子一样的嘴巴伸进壶里,当啷一下子夹住了猎物,立刻猛然用力仰起脖子,面朝上空咯当咯当咂巴了三下嘴巴,把跟橡胶似的活蹦乱跳的小鱼吞到蜿蜒曲折路途较长的脖颈深处,看似细窄的脖子难以吞咽,但最终非常巧妙地,就跟人囫囵吞食荞麦面条一样,哧溜溜地吞了下去。同时,鹤咽下一口唾液,眼里似乎含着难过的泪水。不过那是人的想法。它依旧在仰面朝天,不知是因为难过还是感觉味美,总之像鹅似的嘎嘎啼鸣。起先我在墙外听到的便是鹤的啼鸣声和少女的说话声,所谓 “鹤之一声”,听来却似并不优雅的聒噪。不过仅就声音而言。恰好此时,转到南边的灿烂的阳光照射在仙鹤(或是丹顶鹤)神圣洁白的身体上,那清晰反射阳光的姿态与身边少女色彩斑斓的中国服装相辉映,委实令我唏嘘陶醉。鹤移动一步,池塘里便泛起浑浊的波纹,洁白的身影变成各色相间的斑纹映于水波;加上红、蓝彩色刻纸一般点点撒落水中的中国女装姿影,及池边垂柳藤萝点点金色于一圈深绿色水草的倒映。在这各色光影的花纹中,少女在一心一意地逗着鹤玩耍。少女年约十三四岁,圆脸,皮肤白净,一双亮晶晶的大眼睛,看似聪明伶俐。她穿着一件红底亮闪闪绣花缎子上衣和一条深绿色的裤子,桃红色袜子上套一 双红布鞋。那外形颇似中国人偶。头发也像中国式,前额头发齐刷刷剪成绢丝穗儿分开两边,自清晰的富士山形前额发际向眼睛两侧垂下。稍微有些不自然,却有天真无邪的可爱感觉。此外还有藏在头发下面的翡翠耳环以及手腕上的金色手镯,所有艳丽的色彩在春天一个天气晴朗的中午和静悄悄的庭院里,宛如金鱼鳞片一样闪烁着。此情此景真是美妙绝伦,无可比喻。想来总觉得不可思议———为何这样的少女会在这里出现?第一,中国人住在这城里本身就奇妙;其二,在这样的地区有养鹤的宅邸闻所未闻。我忘记了时间的流逝,一直趴在石墙上久久窥视着庭院内景。 \\\"
目录
\\\"【目录】: 庐山日记 秦淮之夜 苏州纪行 西湖之月 中国菜 流浪者面影 鹤 唳 上海见闻录 上海交游记 话昨论今 译后记 \\\"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