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词乐尧章——《白石道人歌曲》十七谱艺术形式研究(精)

词乐尧章——《白石道人歌曲》十七谱艺术形式研究(精)

  • 字数: 546
  • 出版社: 中华书局
  • 作者: 周韬|责编:李碧玉
  • 商品条码: 9787101151329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92
  • 出版年份: 2022
  • 印次: 1
定价:¥17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从音乐与文学结合的 视角研究姜夔旁缀音谱的十 七首词调歌曲。首先论证其 具有开创性的音乐建树:白 石从音乐表现力与层次感极 丰富的唐俗乐二十八调出发 ,融入宋代士大夫的文艺尚 雅思想,化俗乐二变声高下 不拘、随用移易的灵活性入 雅乐,为僵化的雅乐体系注 入了活泼生机。其次考察其 创调、创意之兼极精能:他 综合考虑词旨、调源与宋调 的音乐实际,择优适韵;运 用多种四声五音协谐关系“倚 声”制撰,且自创以文学章法 拟作音乐旋律的配乐手法。 由此可见,姜夔既能以曲情 渲染词情、又能将文意谱成 曲意,擅长以辞、韵、律、 音、声、乐高度谐和的艺术 形式深化、升华词境。本书 的研究,实证了白石十七谱 词曲合平仄、明音韵、协音 律的“音乐文学”属性。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唐俗乐-宋燕乐二十八调律位详证 第一节 唐教坊胡部俗乐二十八调律位详证 一、二十八调系统是唐代俗乐高度繁荣的见证 二、唐代俗乐二十八调系统与当时“燕乐”五调有别 三、唐俗乐二十八调用管色定音,以弦乐从之 四、唐代雅俗律位有所变动,中晚唐太常雅乐比唐教坊俗乐高二律 五、唐教坊俗乐二十八调用旧式均孔笛“自然七律” 六、唐俗乐二十八调止有十一声,约应十一律 七、据《乐府杂录·别乐(仪)识五音轮二十八调图》及《唐会要》卷三十三“诸乐”所载宫调推定唐俗乐二十八调调头音律位 八、仅据《乐府杂录·别乐(仪)识五音轮二十八调图》亦可准确推定唐俗乐二十八调调头音律位 第二节 唐俗乐二十八调系统的乐理阐释 一、唐俗乐二十八调为何无徵调 二、“商角同用,宫逐羽音”,同运次(调头音律位相同)之商、角/羽、宫调式以二变(变徵、变宫)声互补共同音相轮转 三、唐俗乐二十八调是以“共同音”为基础轮转自如的完整系统 四、唐俗乐二十八调“七运”次转如车轮,雅乐八十四调仅有同均同音阶转调性而无同“运”次“共同音”转调式 第三节 宋燕乐二十八调即唐俗乐二十八调 一、宋教坊燕乐律位与唐肃宗改制后太常雅乐律位等高 二、沈括《补笔谈》燕乐“蕤宾无律”之误 三、宋仁宗《景祐乐髓新经》是对俗乐二十八调高层次完整音乐系统的 雅化曲解乃至瓦解,自此导致了宋人对“高宫”律位的误读 四、宋教坊燕乐二十八调就是唐教坊俗乐二十八调 五、宋教坊燕乐依肃宗改制后雅乐定律的历史文化成因 第二章 《白石道人歌曲》十七谱调式及音声详证 第一节 《白石道人歌曲》十七旁谱音高谱字考释 一、本书对白石十七旁谱版本的选用 二、白石“古今谱法”正字谱为雅乐而发,具全十二律 三、白石十七首管色俗字谱的解读依据 四、白石十七旁谱音高俗谱字与陈元靓《事林广记》“管色指法”俗字相同 五、右侧为ァ的白石双俗字结构音高谱号辨疑 六、白石左右结构双俗字音高谱号右半部分之ァ是相应单字谱的清声符号 七、陈元靓“管色指法”俗字用声(律)详解 八、白石十七谱可具全十一音声(律),足应二十八调 九、陈元靓“管色指法”仅具五宫,不足以据解白石十七谱调式 十、白石十七旁谱的“拍”概念及“住字/杀声”符号 十一、住字(杀声)处的上下结构双俗字音高谱号下半部分之ゐの与リ号考证 第二节 《白石道人歌曲》词乐旁谱调式音声考证(上) 一、《白石道人歌曲》十七旁谱调式概说 二、《鬲溪梅令》旁谱调式及音声考证 三、《玉梅令》旁谱调式及音声考证 四、《扬州慢》旁谱调式及音声考证 五、《长亭怨慢》旁谱调式及音声考证 六、《淡黄柳》旁谱调式及音声考证 七、《石湖仙》旁谱调式及音声考证 八、《暗香》旁谱调式及音声考证 九、《疏影》旁谱调式及音声考证 十、《秋宵吟》旁谱调式及音声考证 十一、《翠楼吟》旁谱调式及音声考证 第三节 《白石道人歌曲》词乐旁谱调式音声考证(下) 一、《杏花天影》旁谱调式及音声考证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