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边缘的崛起--逃离与重返及其限度(文学桂军批评)/温州大学中文学科建设丛书

边缘的崛起--逃离与重返及其限度(文学桂军批评)/温州大学中文学科建设丛书

  • 字数: 234
  • 出版社: 浙江大学
  • 作者: 肖庆国|责编:牟琳琳
  • 商品条码: 9787308232050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28
  • 出版年份: 2022
  • 印次: 1
定价:¥7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肖庆国全面梳理了20世 纪80年代直至当下的广西 文学发展历史,在掌握大 量第一手材料的基础上, 从地域的角度切入,纲举 目张地将“文学桂军”的创作 主旨倾向划分为地方文化 自觉、由边缘进军主流的 向往、在多元化语境中区 域文学主体性的弥散与限 度等多元嬗变态势。本书 问题意识明确、结构层级 清晰、论证扎实可靠,文 字清通流畅,既是一部角 度新颖的地方文学史,也 是一部带有理论意义的探 索中国当代地方文学可能 性的专题著作。
目录
引言 一“文学桂军”概念的发生与厘定 二“文学桂军”的地域性和群体性 三“文学桂军”的主体成员选择 第一章 “边缘的守望”:“文学桂军”的历史生成 第一节 边缘性焦虑:欲求崛起的广西地域文学论争 (一)“百越境界”:文化保守与现代叙事 (二)“广西文坛三思录”:激进反叛传统 (三)“振兴广西文艺大讨论”:多重悖论 第二节 从焦虑走向自觉:“文学桂军”的制度性建设 (一)文学政策和文学会议:组织化保障 (二)文学批评和刊物:宣传的功能取向 第三节 “边缘”与“中心”的对话:文学的批评实践 (一)京城:“广西三剑客”和“广西后三剑客”现象 (二)上海:“天门关作家群”和“广西作家与当代文学” 第二章 地域记忆:作为“身份确认”的地域文化 第一节 方言土语:广西地域文化的外化形态 第二节 文学地理:“鬼门关”“山弄”与谷里 第三节 民间信仰:“百越”民俗禁忌的巫鬼遗风 第三章 逃离地域:从“边缘”走向“中心” 第一节 主流文化想象:“地域”的自我意识与拒斥 (一)边缘身份与权力秩序重构 (二)广西地域文化的文本变迁 第二节 文学前沿寻踪:现实主义的“先锋”转向 (一)叙事模式的嬗变:多元化的“叙述” (二)精神的延展:“存在”的荒诞与虚无 第三节 个案研究:鬼子小说版本变迁中的主流文化想象与身份重构 (一)语言载体:从广西方言到中原官话 (二)地域表征:文化风物的呈现与消解 (三)主流认同:地域身份与民族性意识 第四章 地域多元:“逃离”的式微与艰难的“重返” 第一节 地域引导:“民间”理论的逾渗与创作实践 (一)接受期待:《上海文学》和“广西作家与当代文学” (二)文学现象:广西方言土语和地域文化的再认同 第二节 地域自觉:广西地域文化的文本重建 (一)从城市空间到都安上岭村 (二)桂西北的野马镇和野马河 (三)百色壮乡的莫纳镇和莫镇 第三节 地域沟通:粤桂湘文化空间的交相融汇 (一)漓江和湘江边界地带的文化形态 (二)从鸳鸯江到珠江的岭南都市文学 (三)徘徊在粤桂边城的“新南方写作” 第五章 地域困境:“边缘一中心”权力结构中的多重悖论 第一节 无所适从的文学主体:“逃离地域”的“地域文学” (一)边缘空间:“中心”想象与规训及反规训 (二)文学首都:“边缘”想象与“地域”接受 第二节 个案研究:林白从“鬼门关”到“京城”的女性写作 (一)边缘与虚无:个体之人的存在叙事 (二)源流与变奏:接受期待与行为选择 (三)权力与秩序:女性主义的历史反讽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