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内生发展视角的乡村规划理论与实践

内生发展视角的乡村规划理论与实践

  • 字数: 243
  • 出版社: 中国建筑工业
  • 作者: 乔鑫//李京生|责编:何楠//徐冉//刘静
  • 商品条码: 9787112275298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191
  • 出版年份: 2022
  • 印次: 1
定价:¥7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网络途径”是内生发展 理论在实施层面的概念,本 书划分为理论篇与实践篇两 个部分,分别从认识论和方 法论角度展开。理论篇以文 献研究为主要方法。首先对 内生发展理论的产生背景、 阶段划分、主要观点进行综 述与归纳,并将乡村内、外 生发展模式进行对比,认为 外生模式体现为单向线性特 征,而“自主发展的诉求、 基层组织的协调、全面福祉 的提高、自我成长的能力” 四项特征构成乡村内生发展 模式循环上升的体系与结构 。其次,借鉴历史研究的方 式,对乡村规划理论及我国 近现代乡村规划实践进行全 面梳理,总结并提炼我国乡 村规划理论与实践发展的历 史演变脉络图。最后针对历 史研究发现的问题,提出需 要从三个方面考虑我国乡村 规划实践与内生发展的结合 ,分别是从实现外部需求转 变为激发与尊重内生发展意 愿、从自上而下的推进转变 为自下而上的协调、从目标 导向型的综合规划转变为问 题导向型的社区规划。实践 篇详细展开五个典型案例从 规划到实施效果的论述,案 例覆盖中西部不同发展阶段 、面临问题、和规划模式的 代表性。
目录
理论篇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与问题 1.1.1 研究目的 1.1.2 研究内容 1.1.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2 外生发展模式的作用及问题 1.2 ,1外生发展模式的作用 1.2.2 对外生发展模式的反思 1.2.3 我国乡村内生发展动力的丧失 1. 以人为本的发展观的确立 1.3.1 经济增长观 1.3.2 现代化发展观 1.3.3 综合发展观 1.3.4 以人为中心的可持续发展观 1.4 国际内生发展理论的发展 1.4.1 产生阶段:区别内生与外生的差异 1.4.2 发展阶段:学科拓展与模式反思 1.4.3 成熟阶段:乡村发展的“新契约” 1.5 我国乡村内生发展的争论与研究 1.5.1 关于我国乡村能否实现内生发展的争论 1.5.2 关于乡村内生发展动力的研究 1.5.3 关于乡村内生发展机制的研究 1.6 内生发展模式的特征 1.6.1 自主发展的诉求 1.6.2 基层组织的协调 1.6.3 全面福祉的提高 1.6.4 自我成长的能力 1.6 与乡村内生、外生发展模式特征比较 第2章 近现代乡村规划理论的剖析 2.1 基本理论阶段的特征分析 2.1.1 初始诉求来源于地产所有者 2.1.2 注重社区营造与乡村性 2.1.3 发展目标是地产价值的提升 2.1.4 设计师追求乡村社区地方性特征 2.2 多学科拓展阶段的特征分析 2.2.1 乡村网络体系的地理学分析 2.2.2 城乡关系的经济学分析 2.2.3 乡村社会学及乡村管治 2.2.4 乡村生态学及生态村运动 2.3 内生发展特征在乡村规划理论中的体现 2.3.1 乡村规划理论中内生、外生发展特征并存 2.3.2 乡村规划理论与内生发展结合的方向 第3章 我国乡村规划实践与内生发展结合的途径 3.1 我国近现代乡村规划实践的剖析 3.1.1 规划动力主要来自于外部需求 3.1.2 规划方式主要是自上而下推进 3.1.3 规划内容主要是目标导向型的综合规划 3.1.4 对内生发展的重视成为新的趋势 3.1.5 乡村振兴成为国家战略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