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学校-家庭-社会合力高校思政课育人研究

学校-家庭-社会合力高校思政课育人研究

  • 字数: 306
  • 出版社: 中国社科
  • 作者: 张璐斐|责编:杨晓芳
  • 商品条码: 9787522708966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81
  • 出版年份: 2022
  • 印次: 1
定价:¥12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以马克思主义历史 合力论和人的全面发展等相 关理论为依据,回顾了我国 高校思政课百年探索和建设 的历史经验,全面梳理我国 学者关于高校思政课合力建 设的研究成果,以及一些国 家关于公民教育、道德教育 方面的实践。采用量化的实 证研究方法,了解当前学校 、家庭及社会合力建设高校 思政课的状况,剖析影响我 国高校思政课实效的因素及 其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 建构高校思政课合力体系模 型,以及发挥思政课整体功 能的实现路径与策略。
作者简介
张璐斐,香港浸会大学博士。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广东省少先队工作学会副会长。主要研究方向是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与实践,以及青少年教育与发展心理。主持和参与国家级、省部级课题多项。主编《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等教材近10部、著作《广东省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指标体系研究(理论与实践)--身心发展水平监测标准研究》(上、下)2部,在Psychological Reports、《高教探索》、《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等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30余篇。
目录
第一章 学校-家庭-社会合力建设高校思政课引论 第一节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合力概述 一 思想政治教育合力的内涵 二 思想政治教育合力的研究进展 三 思想政治教育合力的研究述评 第二节 学校-家庭-社会合力建设高校思政课的理论基础 一 马克思主义历史合力论 二 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论 三 系统论 四 协同论 五 “三全育人”思想 第二章 我国高校思政课建设的历史演进与经验启示 第一节 我国高校思政课建设的发展历程 一 从无到有: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萌芽 二 从有到立: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的创建 三 从立到兴: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变革 四 从兴到精:新时代以来的突破创新 第二节 我国高校思政课建设历程中的政策变迁 一 不同阶段高校思政课建设相关政策的发展变化 二 不同阶段高校思政课课程建设方案的发展变化 第三节 我国高校思政课建设的经验与启示 一 我国高校思政课建设的基本经验 二 我国高校思政课建设的现实启示 第三章 学校-家庭-社会合力建设高校思政课研究动态 第一节 国内高校思政课合力研究动态 一 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研究动态 二 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研究 三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育人的研究 四 学校-家庭-社会思政课合力建设研究动态 第二节 国外学校-家庭-社会公民道德教育合力研究概况 一 国外公民道德教育基本内涵的研究 二 新加坡学校-家庭-社会公民道德教育合力研究 第三节 国外学校-家庭-社会公民教育合力研究概况 一 国外公民教育基本内涵的研究 二 美国学校-家庭-社会公民教育合力研究 第四节 国外学校-家庭-社会公民教育合力的经验 一 国外学校-家庭-社会公民教育的现状 二 国外学校-家庭-社会公民教育合力对我国思政课合力建设的启示 第四章 学校-家庭-社会合力建设高校思政课的现实境遇 第一节 新时代合力建设高校思政课的时代机遇 一 思想政治教育的协同创新发展 二 课程协同创新理念的持续发酵 三 学校-家庭-社会合力建设高校思政课的发展趋向 第二节 学校-家庭-社会合力建设高校思政课的现状 一 高校思政课合力建设现状研究的设计 二 高校思政课合力现状的研究结果与分析 第三节 学校-家庭-社会合力建设高校思政课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 学校因素对高校思政课合力效果的影响分析 二 家庭因素对高校思政课合力效果的影响分析 三 社会因素对高校思政课合力效果的影响分析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