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互联网时代的“数字劳动者”研究

互联网时代的“数字劳动者”研究

  • 字数: 270
  • 出版社: 经济科学
  • 作者: 吴鼎铭|责编:杨洋
  • 商品条码: 9787521836738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21
  • 出版年份: 2022
  • 印次: 1
定价:¥53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传播技术的“革命性”不 断激发着大众对于技术、文 化与民主的多重想象,然而 ,本研究认为,这一表象遮 蔽了其中所隐藏的互联网产 业的经济与商业属性,以及 互联网公司以政治、文化之 名剥削网民劳动来实现商业 盈利的根本目的。基于此, 本书从传播政治经济学视角 ,以网络“受众”与“劳动”、 “劳工”之间的互动关系为研 究切入点,将互联网技术在 中国的引入与普及放置于中 国特殊的政治结构与经济发 展的历史脉络与社会情境之 中进行分析,指出这场由中 国绩效合法性与技术民族主 义所催生的信息传播技术狂 热,裹挟着技术精英与民间 大众对中国现代性的想象, 迅速推动了网络技术的扩散 以及大众对网络技术的接受 与使用。在这一过程中,网 络技术被建构出工具与玩物 双重属性:首先,为适应中 国社会的结构性变迁与满足 人类沟通与交流的本能追求 ,大众不得不使用以互联网 、手机为代表的信息传播技 术,并将其当作一种生存工 具,也因此,网民不得不臣 服于数字资本所主导与设计 的传播结构,并由此成为数 字资本运作下的数字劳工; 其次,网络技术释放了被政 治体制与媒介生态长期压抑 的表达与参与欲望,在网民 心中建构出网络技术与公共 领域之间的想象性关系,因 此,网民自觉自愿成为互联 网产业发展的内容生产者与 传播者。通过话语分析法, 研究者发现在“分享”、“参 与”、“民主”等商业意识形 态的掩盖下,数字资本的运 作不仅没有挑战货币时代的 商品化逻辑,而且以一种更 为创新的面貌肯定与加强了 资本主义的商业剥削性质。
目录
导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研究主题 第二节 文献述评:网络“受众”研究的政治经济学转向 第三节 研究问题与研究框架 第四节 研究方法与论文创新点 第一章 “数字劳动者”的形成:数字劳动空间生产与商业技术的接纳 第一节 中国信息社会的形成 第二节 数字劳动空间的生产、“集体智慧”的劳动化与日常生活的商品化 第三节 工具与玩物:“数字劳动者”传播行为的双重性 第四节 本章结语 第二章 “数字劳动者”的劳动形式:弹性雇佣、游戏体验与情感劳动 第一节 众包:数字劳动的弹性雇佣化 第二节 量化社会视野下的数字劳动:以网络水军为例 第三节 作为劳动的直播:“网络直播”的数字劳动研究 第四节 “玩工”与网民游戏的劳动化 第五节 平台经济时代的快递劳动 第六节 数字劳动者情感的劳动化 第七节 互联网产业中的审美劳动转型与实践 第八节 从强制到同意:互联网时代劳动形式的变迁 第九节 本章结语 第三章 “数字劳动者”的商品化:商业监控与数字劳动的售卖 第一节 现代社会的形成与技术监控的诞生 第二节 网络监视与网民行为的劳动化 第三节 “大数据”与数字劳动的商品化 第四节 社会的工厂化:大数据时代“社会工厂”的形成 第五节 本章结语 第四章 “数字劳动者”对数字资本控制的现实回应 第一节 “被遗忘权”:一场自下而上的数字信息控制权争夺 第二节 快递劳动者的劳动抵抗与自主性建构 第三节 本章结语 第五章 数字劳动的未来图景与对策建议 第一节 人工智能与数字劳动技能的两极化 第二节 “加速”时代的劳动节奏与劳动者控制 第三节 数字劳动的权益保障:从技术到制度 参考文献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