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至慧至雅:从圣玛利亚女校、中西女中到上海市第三女子中学(精)

至慧至雅:从圣玛利亚女校、中西女中到上海市第三女子中学(精)

  • 字数: 709
  •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 作者: 潘敬芳 马学强 主编 马学强 施如怡 刘 芸 叶 舟 等著
  • 商品条码: 9787100213837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477
  • 出版年份: 2022
  • 印次: 1
定价:¥260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上海市第三女子中学是一所蜚声海外的名校。其前身可追溯至1881年美国基督教圣公会创办的上海圣玛利亚女校和1892年基督教南方监理公会创办的上海中西女中,1952年两校由上海市人民政府接管,定名为“上海市第三女子中学”。学校为上海市首批建设的重点中学,先后获得“上海市文明单位”“上海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等一系列称号。如果从上海中西女中的创建算起,2022年,学校将迎来建校130周年。 130年来,作为上海历史悠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老校、名校,学校办学历程连续,文脉赓续不断,堪称传奇。130年来,学校培养了一大批杰出的女性,包括“宋氏三姐妹”(宋霭龄、宋庆龄、宋美龄),曾任国家科技部部长的朱丽兰,中国科学院院士黄量,中国工程院院士陈亚珠、闻玉梅,文学家张爱玲,艺术家顾圣婴、黄蜀芹,等等,被誉为培养“女子人才的摇篮”。130年来,学校积淀了丰富厚实的人文内涵,其办学理念独特、办学特色鲜明,办学成就斐然,在近现代中国女子教育史、上海中学教育史上具有重要地位,颇具研究价值。近年来,学校围绕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特色鲜明的现代女子高中”的办学目标,以及培养以“独立、能干、关爱、优雅”为特征的“德才兼备,秀外慧中,开放型现代女子人才”的育人目标,提倡文理并重,强调优质办学,促进全面发展。 为迎接130周年校庆,市三女中与马学强、叶舟教授团队合作,专门成立课题组,置于宏大的社会文化背景,结合近代以来上海城市变迁与文脉演进,对这所江南名校进行专题研究。本书基本框架分序言、正文八章、附录等。附录部分包括:学校沿革图、大事记、历任校领导、重要档案文献摘选、主要参考文献等。书稿由文字和图片两部分组成,撰写中采取以图带文,以文释图的形式,图文并茂。大量图片形象、直观地展现了学校的变迁脉络,其中不少为首次公布,弥足珍贵。书稿在章节的设计上也颇具匠心,脉络清晰,一些内容的表述颇有故事情节,娓娓道来。
作者简介
潘敬芳,教育学硕士。现为上海市第三女子中学校长,上海市特级校长、上海市正高级教师、上海市第十五届人大代表。兼任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女专委理事长、上海教育评估协会基础教育专委会副主任、上海市高中管理专委会副秘书长、上海教育国际交流协会监事会监事等。曾任上海市天山初中校长、华东政法大学附属中学校长、上海市天山中学校长、上海巿建青实验学校校长等。先后荣获上海市“三八红旗手”、全国“六五”普法先进个人、长宁区巾帼十佳、长宁区第十五届领军人才等荣誉称号。主编《民主课堂》《建树青年》《循理而行》等论著。参与主持六项上海市级课题,其中市级课题“建设明德尚法课程体系,推进学校特色发展”获上海市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十五年一贯制学校学生优势智能实验室课程建设的实践研究”获上海市教科院普教所论文一等奖。 马学强,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博士。现为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主要从事中国城市史、区域史等研究。在各类学术刊物发表论文百余篇。出版的著作有《从传统到近代:江南城镇土地产权制度研究》《江南席家:中国一个经商大族的变迁》《出入于中西之间:近代上海买办社会生活》《八百里瓯江》等。参与主编的有《千年龙华》《阅读思南公馆》《上海的城南旧事》《上海的城市之心》《从工部局大楼到上海市人民政府大厦》《〈密勒氏评论报〉总目与研究》《上海石库门珍贵文献选辑》等二十余种。近年来主持“百年名校?江南文脉”系列丛书(商务印书馆,已陆续出版十种)。先后承担多项国家和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多项成果获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目录
序一? ? ? 闻玉梅?? 序二? ? ? 陈亚珠? ? 第一章? 中西兼融:从圣玛利亚书院到圣玛利亚女校? ? 第一节? 圣玛利亚(女)书院的创设? ? 第二节? 校址与校舍的变迁:从圣约翰到白利南路? ? 第三节? 学制与课程? ? 第四节? 群英荟萃:名师与名生? ? 第二章? 含中咀西:从中西女塾到中西女子中学校? ? 第一节? 中西女塾的创办? ? 第二节? 从汉口路到忆定盘路? ? 第三节? 学校立案与国人掌校? ? 第四节? 章程与课程? ? 第五节 群英荟萃:名师与名生? ? 第三章? 塑造新女性:多彩的教会女校生活? ? 第一节? 《凤藻》与《墨梯》:学生刊物与学生社团? ? 第二节? 教会女校的日常生活? ? 第三节? 女子中学和新女性? ? 第四章? 大时代洪流中的教会女校? ? 第一节? 艰苦卓绝:在抗战期间? ? 第二节? 重返旧地:战后复校? ? 第三节? 追求光明:迎接解放? ? 第五章? 进入新时期:上海市第三女子中学? ? 第一节? 学校的接收、接管与改造? ? 第二节? 两校合并和市三女中的创立? ? 第三节? 百花齐放的新教育? ? 第六章? 困难与调整时期? ? 第一节? “大跃进”中的市三女中? ? 第二节? 进入调整时期? ? 第三节? “文革”十年? ? 第七章? 百年女校再铸辉煌? ? 第一节? 市三女中校名的恢复? ? 第二节? 开拓进取的市三女中? ? 第三节? 开放办学? ? 第四节? 同学会的成立与迎来百年校庆? ? 第八章? 新世纪的市三女中? ? 第一节? 成为首批上海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 ? 第二节? 课程建设与学科发展? ? 第三节? 培养“IACE女孩”? ? 第四节? 学校七彩社团? ? 第五节? 独特文脉传承与校庆活动? ? 附录? ? 附录一? 学校沿革图? ? 附录二? 大事记? ? 附录三? 学校历任校长、副校长名录? ? 附录四? 学校历任党支部(党总支、党委)书记、副书记名录?? 附录五? 文献档案选摘? ? 附录六? 知名校友简介? ? 附录七? 图片目录索引? ? 附录八? 主要参考文献? ? 后记? ?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