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史记》文化符号新论

《史记》文化符号新论

  • 字数: 230
  • 出版社: 陕西师大
  • 作者: 齐效斌|责编:冯新宏
  • 商品条码: 9787569530933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15
  • 出版年份: 2022
  • 印次: 1
定价:¥5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目录
导论:文化符号学的界定与《史记》文化符号新论的可能性 第一章 《史记》文化符号学的性质与特征 一、两种思维的互渗性 二、所指优势与能指优势 三、以诗运史的独特创造 四、语言形式的审美追求 第二章 《史记》文化符号域的构造及其本体论维度 一、《史记》文化符号域的基本构成 二、《史记》的本体论维度与意识形态指向 三、界限与突破:司马迁生存语义场的初步断想 第三章 《史记》文化形态学的建构与文化学意义 一、文化形态学的界定 二、主流政治文化与非主流政治文化 三、浪漫传奇文化 四、悲剧文化(包括忧患意识文化) 五、喜剧文化、亚文化与乐感文化 第四章 文化符号域与太史公机遇思想的形成 一、太史公机遇思想形成的历史文化背景 二、“愤发蜀汉,还定三秦”:地缘性文化符号域 三、“著著在事外,步步在人前”:时缘性文化符号域 四、“切近世,极人变”:人缘性文化符号域 五、机遇性与预见性 第五章 “一分为三”的历史视域与太史公思维的深层结构 一、“成于三”是一个生成的、超越性的理论视域 二、“成于三”是一个呼吁新的社会动力的诉求 三、“成于三”是平衡和稳定社会结构的精神武器 四、“成于三”是重建历史哲学的“文化灵魂” 第六章 发愤著书效应及其精神分析 一、发愤著书的社会成因 二、发愤著书的心理成因:性压抑的两次转移 第七章 道与司马迁的存在意识 一、作为儒家之道的生存意识 二、生存意识的觉醒 三、新的存在意识的基本内涵 四、存在之家的诗语归宿 第八章 《史记》的叙事艺术分析 一、《史记》的叙事类型与叙事本质 二、叙事话语与话语模式 第九章 阅读典型(上) 一、对话:千古一帝秦始皇 二、阅读视野嬗变中的《伯夷列传》 三、两种不同文化符号域中的西楚霸王 第十章 阅读典型(下) 四、忍:强者的哲学——以越王勾践、伍子胥为例 五、隐:智者的哲学——以张良、范蠡为例 六、细读《李斯列传》——历史符号转换中的情节机制 第十一章 《史记》的神话—原型研究 一、《史记》中的神话类别 二、神话思维与司马迁的神话观念 三、神话与语言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