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计算机实施发明的可专利性比较研究/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系列/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文库

计算机实施发明的可专利性比较研究/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系列/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文库

  • 字数: 339
  • 出版社: 中国社科
  • 作者: 郑悦迪|责编:许琳//周怡冰
  • 商品条码: 9787522702803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42
  • 出版年份: 2022
  • 印次: 1
定价:¥11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人工智能时代,包含算 法、大数据等特征在内的计 算机实施的发明专利授权标 准及宽严尺度直接关系着专 利法鼓励技术创新的立法目 的能否实现,但是其在专利 审查和司法实践中仍然存在 较大的不确定性。本书从计 算机实施的发明所具有的特 点出发,对相关基本概念进 行界定,运用比较研究法、 历史分析法和案例分析法, 探讨计算机实施的发明与普 通发明相比,在专利客体适 格性、新颖性、创造性以及 实用性等授权要件判断中的 重点与难点,进而提出体系 化解读其可专利性的观点以 及具体的完善建议。
作者简介
郑悦迪(1989.05-),女,北京人,法学博士,研究方向:知识产权法。目前在国家法官学院担任教学科研岗位工作(实习期)。2021年,荣获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研究生院)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2015-2016年,在英国伯明翰大学获得法学硕士学位,擅长从事比较法研究。博士期间,参与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和多个省部级研究课题,同时在《知识产权》、《电子知识产权》等知识产权学科内比较有影响的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
目录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目的与意义 一 研究背景 二 研究目的与意义 第二节 研究现状 一 客体适格性标准的历史考察 二 抽象思想与其实际应用的辨别 三 软件与数学计算方法之间的联系 四 计算机实施的发明之创造性影响因素及其评判难点 第三节 研究方法和整体结构 一 研究方法 二 整体结构 第四节 创新点 第一章 计算机实施的发明之可专利性概述 第一节 计算机实施的发明 一 计算机实施的发明定义 二 人工智能时代计算机实施的发明特点 第二节 计算机实施的发明专利权利要求类型 一 方法类权利要求 二 产品类权利要求 三 权利要求的撰写形式与本质 第三节 可专利性的界定 一 客体适格性 二 实用性 三 新颖性 四 创造性 本章小结 第二章 计算机实施的发明之专利客体适格性 第一节 受专利法保护的发明实质 一 技术论 二 实用主义 第二节 美国专利法视域下计算机实施的发明专利适格性 一 与产业发展状况相适应的专利适格性判断标准 二 “两步测试法”的适用问题与效果 三 计算机实施的发明中特殊元素的专利适格性 第三节 欧洲专利组织中计算机实施的发明专利适格性 一 “任何硬件”判断法的由来 二 “任何硬件”标准的适用:相关概念与存在的问题 三 典型不可专利的客体 第四节 日本专利制度中计算机实施的发明专利适格性 一 法定发明的构成要件 二 客体适格性判断的双重视角 三 特殊对象的专利适格性 第五节 我国专利制度中计算机实施的发明专利适格性 一 可专利客体判断方法和标准在我国的演变 二 我国计算机实施的发明专利保护现状 三 待解决的问题 第六节 不同专利制度之间的共识与分歧 一 已达成的共识 二 存在的主要分歧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