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国家的双重角色:发展与转型的国家创新系统理论

国家的双重角色:发展与转型的国家创新系统理论

  • 字数: 328
  • 出版社: 北京大学
  • 作者: 封凯栋
  • 商品条码: 9787301334720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72
  • 出版年份: 2022
  • 印次: 1
定价:¥96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在不同的市场经济体中,国家参与创新活动的模式和程度各有差异,但在创新发展与转型的成功案例中,都能明显观察到国家的双重角色:一是作为创新活动重要的制度供给者和资源配置者;二是作为创新经济系统转型的关键推动者。本书旨在探讨国家在创新经济系统发展与转型中的双重角色,通过引入政治经济动力学解释,构建面向发展与转型问题的分析框架,为中国的政策制定者和科研工作者回应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的创新转型任务提供理论参考。
作者简介
封凯栋,政治经济学博士,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长聘副教授,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先后获清华大学工学学士、管理学硕士,英国萨塞克斯大学SPRU中心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的工业与企业能力、科技政策与创新政策、政企关系,以及创新政策中的国家能力等。
目录
导论 国家与国家创新系统 0.1系统性危机及其积极影响 0.2创新系统与系统变迁 0.3将历史制度分析传统带回国家创新系统 0.4本书的分析框架 第一部分:国家作为创新系统的参与者 第1章被“重新发现”的国家创新系统 1.1创新活动当中“国家意象”的复兴 1.2国家创新系统范式的基本特征 1.3亚国家体系,还是超国家体系? 第2章创新经济中受组织的市场机制 2.1不存在“完美市场”:创新活动的互动性 2.2创新的不确定性及应对:互动性的动态演进 2.3市场受组织机制的本地性 2.4市场组织性的“额外”价值与全球化的冲击 第3章国家的第一重角色:有效创新竞争市场的塑造者 3.1熊彼特假说:市场机制在创新竞争中的长期趋势 3.2作为创新发动机的市场机制:国家对有效创新系统 的持续塑造 3.3创新经济发动机的本地性 3.4理解国家在创新发动机机制中的角色 3.5国家介入失灵与国家介入创新经济的必要性 第二部分:国家作为创新系统转型的推动者 第4章系统转型理论:危机动员与战略性资源配置 4.1后发国家工业化的启动:危机动员 4.2格申克龙范式的创新研究意涵:机会窗口视角 4.3格申克龙范式中的本土性:外资的角色与局限性 第5章国家驱动的成功转型:德国崛起中的国家角色 5.1德国的国家危机与后发式工业化 5.2综合银行和卡特尔:工业化导向的资源动员和协调 5.3教育与科研的长期投资:为技术突破奠定基础 第6章国家驱动的成功转型:美国崛起中的国家角色 6.118世纪、19世纪之交的转变:军事竞争与系统性 转型 6.2二战后的转变:国家安全与国家创新经济体系 6.320世纪80年代后的转变:开放式创新 第三部分:中国的结构性转型与发展型国家的重塑 第7章“传统”发展型国家的兴起 7.1日本明治时期的快速工业化 7.2日本在二战后的结构性转变 7.3韩国在二战后的工业经济“奇迹” 第8章从“兴起”到“衰落”:关于发展型国家的讨论 8.1重提发展主义:发展的迷思还是争论的迷思 8.2结构性转型的内核:国家孵化新的创新系统 8.3东亚发展型国家的困境:国家与工业互动的组织性 僵化 第9章中国的结构性转型:回顾与前瞻 9.1改革前的创新系统 9.2第一次结构性转型尝试:“市场换技术”和融入全 球化 9.3第二次结构性转型尝试:“自主创新”的政策转型 9.4尚未完成的创新系统转型 结语大转型、国家创新系统和全球经济 21世纪的大转型 发展和转型的国家创新系统 即将到来的全球经济新体系 参考文献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