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现代后现代视域中的文学虚构研究

现代后现代视域中的文学虚构研究

  • 字数: 369
  • 出版社: 中国社科
  • 作者: 马大康
  • 商品条码: 9787516153130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79
  • 出版年份: 2014
  • 印次: 1
定价:¥76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文学虚构是文艺学的基本问题,也是最有争议的 问题。文学的审美性、文学性、真实性、批判性、意 识形态性诸问题,都只有在正确阐释文学虚构的前提 下,才可能得到深入阐述,而且也只有揭示了文学虚 构的内在机制,才可以更好地理解文学活动的独特性 。由马大康著的《现代后现代视域中的文学虚构研究 》分别从语言论、存在论、认识论(意识形态分析) 角度,梳理了现代以来西方学术界对虚构问题的认识 ,找到了各种争论的症结所在,并运用言语行为理论 对文学虚构,以及相关的一系列文艺学重要问题作出 全新的阐述。
作者简介
马大康,1947年1月出生于浙江省温州市,文学硕士,教授,温州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主任,兼任浙江大学文艺学研究所教授、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常务理事。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等多项课题,出版《诗性语言研究》等专著4部,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科研成果获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等多种奖项,曾获曾宪梓全国高等师范院校教师奖和国务院特殊津贴。
目录
导论 第一章 文学虚构理论的现代开端 第一节 柏拉图:一个遥远的启示 第二节 康德:审美自律性,文学虚构理论的基石 第三节 席勒:“零状态”与“感性先在” 第四节 新的开端:文学艺术的“反现实主义本性” 第二章 语言论转向与文学虚构理论 第一节 瑞恰慈:玄秘世界观与“伪陈述” 第二节 兰色姆:“本体论鸿沟” 第三节 雅各布森:语言的“诗学”功能 第四节 热奈特:“转叙”与虚构 第五节 语言论转向:新的理论视野 第三章 在虚构世界中生存 第一节 海德格尔:颠倒的世界 第二节 萨特:跨越自律性与功利性之鸿沟 第三节 马尔库塞:审美乌托邦 第四章 文学虚构与意识形态批判 第一节 阿尔都塞:意识形态,“沉浸”与“距离” 第二节 马歇雷:虚构与文学生产 第三节 伊格尔顿:文学的意识形态生产 第五章 虚构理论:从现代到后现代 第一节 弗莱:文学是有意识的“神话” 第二节 海登·怀特:历史的“诗学”性质 第三节 塞尔托:文学对历史的“理论表述” 第四节 古德曼:“多元世界”与文学艺术世界 第五节 伊瑟尔:“三元合一”与文学人类学 第六章 审美形式·虚拟意向·人的生存 第一节 文学“越界”与形式“专制” 第二节 虚构世界与人的生存 第三节 虚构理论:面对新的挑战 第七章 话语行为·文学虚构·文学活动 第一节 奥斯汀:言语行为理论 第二节 话语建构性与文学虚构性 第三节 文学真实性·文学叙事·历史叙事 第四节 权力关系:控制与抵抗 第五节 话语行为多维性与文学功能多样性 第六节 文学阐释的边缘性 第七节 回归文学活动 第八章 神圣世界·虚构世界·阀限空间 第一节 原始仪式与文学艺术活动 第二节 原始仪式,孕育文学艺术的母胎 第三节 艰难的分娩与神恩的失落 第四节 神圣世界·虚构世界·阈限空间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 课题阶段性成果(论文)目录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