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五台山风景名胜区景观析要

五台山风景名胜区景观析要

  • 字数: 357
  • 出版社: 中国建筑工业
  • 作者: 李雄//李凤仪|责编:杜洁//李玲洁
  • 商品条码: 9787112270392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66
  • 出版年份: 2022
  • 印次: 1
定价:¥8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以五台山风景名胜区作 为研究对象,从五台山发展 和演进入手,从宏观到微观 、从自然环境到人文景观、 从宗教理学到自然科学,多 角度对五台山进行了全面深 入的研究。构建了“国土范 围——境域范围——风景名 胜区——聚落系统——寺院” ,从宏观到微观的逻辑框架 来探究不同尺度下五台山风 景名胜的景观理法。在国土 范围、境域范围空间尺度下 ,着重分析五台山发展成佛 教名山的客观背景,以中国 传统宇宙观为切入点,挖掘 五台山宏观地理区位特征和 山岳格局的风景特质,明确 其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理想 空间格局以及佛教世界理想 空间格局的内在联系。在风 景名胜区、聚落系统、寺院 空间尺度下,通过大量现场 调研和测绘的翔实案例,着 重分析了在宗教文化影响下 的风景特征、寺院选址和寺 庙园林理景手法。将五台山 风景名胜概括为外在的“形” 与内在的“神”,二者共同凝 聚成独特的五台山风景文化 意趣,提炼出五台山风景文 化意趣的内涵和外延。衷心 希望五台山独特的风景理法 和思想对其他名山风景名胜 区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为 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公 园体系作出积极的贡献。
目录
第一章 引言 第二章 五台山自然资源与景观概述 第一节 自然资源与风景特征 一、地理境域 二、自然资源 三、风景特征 第二节 宗教与人文特征 一、宗教佐证 二、皇家扶持 三、人文社会 第三章 五台山佛教发展与寺院空间格局 第一节 前期:初传与鼎盛(北魏-唐) 一、北魏(386~534年):佛教兴起 二、北齐(550~577年):发展兴盛 三、北周(557~581年):元气大伤 四、隋代(581~618年):佛法复兴 五、唐代(618~907年):佛法昌盛 第二节 中期:重创后复苏(五代-金) 一、五代十国(907~960年):缓慢发展 二、北宋(960~1127年):恢复发展 三、金代(1115~1234年):平稳发展 第三节 后期:发展与复兴(元、明、清) 一、元代(1271~1368年):快速发展 二、明代(1368~1644年):格鲁派进入 三、清代(1636~1911年):格鲁派大兴 第四节 近期:衰落与开发(民国至今) 一、民国(1912~1949年):逐渐衰落 二、新中国成立以来(1949至今):保护开发 第四章 中国传统大地理观与五台山空间定位 第一节 中国传统大地理观的产生与表现 一、古代空间测绘实践 二、中国传统的宇宙观 三、“大地理观”空间意识与空间表现 第二节 大地理观与五台山空间定位 一、五台山与各朝都城的空间轴线关系 二、四大佛教名山的空间轴线关系 三、五台山与“四堙”的五方定位关系 第三节 大地理观下的五台山朝圣行为 一、五台山朝圣行为的双重意义 二、五台山周边的入山路线 三、朝圣行为衍生的空间标识 第五章 五台山山岳格局理想景观模式与朝山路线 第一节 山岳格局与理想景观模式 一、仙山模式 二、五方模式 三、山水佳穴模式 四、五台龙脉模式 第二节 山岳格局与朝山路线 一、历史上的朝山路线 二、朝山路线分类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