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唯物史观视域下的乡村社会治理现代化研究

唯物史观视域下的乡村社会治理现代化研究

  • 字数: 306
  • 出版社: 中国社科
  • 作者: 孙迪亮|责编:刘艳
  • 商品条码: 9787522704869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13
  • 出版年份: 2022
  • 印次: 1
定价:¥10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认为乡村社会治理 现代化是治理理念科学化、 治理主体协同化、治理目标 系统化、治理方式复合化、 治理道路合宜化的有机统一 ,这“五化”分别是乡村社会 治理现代化的逻辑前提、核 心环节、关键所在、必要保 障、应有之义;实现乡村社 会治理现代化,需要到马克 思唯物史观中寻求理论指导 。本书从马克思唯物史观中 的人民主体思想、国家与社 会关系理论、社会有机体理 论、历史发展动力理论、社 会形态演进理论等重要内容 中汲取理论智慧,对乡村社 会治理现代化进行系统研究 ,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和现实 启示。
作者简介
孙迪亮,曲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法学博士,博士生导师,山东省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入选专家,山东省高校思政课教学名师工作室主持人,获评“山东省高校教学名师”“山东省学校思政课教师年度人物”“山东省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兼任山东省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常务理事、山东省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常务理事、山东省高校思政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长期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学与研究。近年来,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项目、司法部项目、民政部项目等各类科研项目10余项,出版学术著作6部,在《哲学研究》、《马克思主义研究》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20余篇,科研成果获山东省优秀社会科学成果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地厅级优秀社会科学成果一等奖多项。
目录
绪论 一 选题缘由与研究意义 二 学术研究综述 三 研究思路与方法 四 创新之处 第一章 马克思人民主体思想视域下的乡村社会治理理念科学化 一 历史主体之思:乡村社会治理应坚持以农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 二 实践主体之思:乡村社会治理应重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 三 利益主体之思:乡村社会治理应以增进农民根本利益为根本归宿 四 落实农民治理主体地位的重要组织载体:合作社 第二章 马克思国家与社会关系理论视域下的乡村社会治理主体协同化 一 马克思社会决定国家理论视域下的乡村社会力量参与 二 马克思国家反作用社会理论视域下的县乡政府负责 三 马克思国家与社会统一论视域下的政社互动 四 “国家一社会”治理格局中的个体参与 第三章 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视域下的乡村社会治理目标系统化 一 马克思的社会有机体内涵论与乡村社会治理目标的系统性设定 二 马克思的社会有机体结构论与乡村社会治理目标的整体性实现 三 马克思的社会有机体前提论与乡村社会治理目标的关联性支撑 第四章 马克思历史发展动力理论视域下的乡村社会治理方式复合化 一 马克思历史发展动力理论探要 二 马克思法律作用观视域下乡村社会的法律治理 三 马克思道德作用观视域下乡村社会的道德治理 第五章 马克思社会形态演进理论视域下的乡村社会治理道路合宜化 一 马克思对社会形态演进一般规律的科学揭示 二 马克思社会形态演进理论视域下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乡村社会治理道路选择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