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鲤鱼拐弯儿

鲤鱼拐弯儿

  • 字数: 182
  • 出版社: 河南文艺
  • 作者: 冯杰|责编:陈静//张恩丽
  • 商品条码: 9787555912798
  • 适读年龄: 12+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37
  • 出版年份: 2022
  • 印次: 1
定价:¥86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在《鲤鱼拐弯儿》里,平常如一座铁塔,一棵柽柳,一尾鲤鱼,一碗羊肉烩面……他写的是生生不息的黄河两岸,是世俗与世相,是动物与人物,是世情与人情,是植物与器物,是风物与风情。乡音袅袅,草木婆娑,乡愁悠悠,鲤鱼既是地理坐标又是文化符号,忘情水里,一游就是二十年。作家在文字中重返童年的黄河岸,如赤子一般吟唱,“我看到鲤鱼在那里拐弯儿”。而一条鱼的悲欢,又何尝不是人间你我的人类共同世俗的悲欢。
作者简介
冯杰,1964年生于中国烹饪之乡河南长垣。获过台湾《联合报》散文奖、《中国时报》散文奖、梁实秋散文奖,宗教文学奖。著有散文集《丈量黑夜的方式》《泥花散帖》《一个人的私家菜》《田园书》。 七岁时会炸油馍,十七岁时会做鸡蛋捞面,二十七岁相当于灶台助理,三十七岁能独立蒸馍,四十七岁开始夸夸其说食说画说食画。
精彩导读
登塔看黄河——纪念一座倒塌的铁塔 上 它的形状有点像母亲让吃的打蛔虫的宝塔糖。 一座铁塔矗立在黄河大堤西坡边上,东面临着大堤下一条黄河的分支,是天然文岩渠。逃学时每次上下坡都要路过铁塔。除了堤上高大的杨柳,铁塔几乎成为小镇的一个地标。问路人会交代:从堤东到堤西,过了塔就是孟岗镇。 铁塔有百十米之高,塔顶入云。斑鸠只好从铁塔胸部飞过。 每次偷偷游泳,来去要越大堤过铁塔。当时说谁谁有种、谁谁没种标准有一条,看他敢不敢登上铁塔。“有种”就是勇敢。 有一次游泳时暴雨骤降,急忙往家跑,忽然,看到洁白的闪电在铁塔顶上缠绕。像凌乱的银色绳子要捆绑铁塔,铁塔在闪电里挣扎。 铁塔不是砖木结构,是铁架建筑。外观简单明了,塔共十二层,每层由几何铁架支撑,一条边上有向上攀登的铁扶手。铁塔最上面有“大盘”“小盘”,一般登塔者多登到大盘就算登上,极致的标准是:登到小盘才算有种。 大盘上有木板,可站可坐,小盘上则是简单铁架子,更危险。 我多是登上第一层转圈,有时被下面不怀好意的鼓动者引诱,还敢跳下来。再往上顶多登到二层,不敢跳了,只好仰望着登上塔顶的那些有种者。他们得意时往下吐唾沫,溅起下面一片叫骂。实际唾沫飘到下面早风吹云散。小四说,他登上时还站在上面往下尿了一泡。 有次无意说到铁塔,母
目录
第一辑 上段風物 登塔看黄河——纪念一座倒塌的铁塔 黄河草木说 两岸要饭记 二大爷常用语汇释选 附:乡瓜故事和语言的铲子 栽树篇 砒霜的极简演义——乡村读毒录 乡村教堂的梆子 看桥第二辑 中段世相 手温和匠心 后石器年代 鲤鱼和少年 黄鼬的嘹亮 它们说 日常携带 气息 荤食 十二匹老虎在耳语 附:老虎十二图说 三十六鳞堂第三辑 下段地域 黄河鲤鱼经验谈 鲤鱼树——飘摇的传说 羊肉烩面——仿博尔赫斯 芫荽田的故事 异食记 一堆素材的牛杂碎 北中原民间环保手记全编 黄河琐碎录 二十四条乡村指南 心渡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