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中国哲学的诠释系统——意象诠释的理论与方法

中国哲学的诠释系统——意象诠释的理论与方法

  • 字数: 314
  • 出版社: 人民
  • 作者: 李煌明|责编:崔继新
  • 商品条码: 9787010249872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31
  • 出版年份: 2022
  • 印次: 1
定价:¥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探索中国本土的诠释学 ,构建自己的诠释理论、方 法与话语体系,既是当前中 国哲学的学科任务,也是其 时代课题与历史使命。本书 以中国传统哲学为根本,传 统文化为土壤,提出了一种 诠释构想——意象诠释,试 图将“哲学观念一诠释方法 一语言文化”三者融贯互摄 ,具体地阐述其理论基础与 思维原理、话语体系与具体 应用,从而彰显中国哲学之 精神、民族文化之特质。本 书主要选取了作者近10年来 所刊相关学术论文,集结出 版之际,只于错讹或不善之 处,略作修改,内容、观点 、思路则维持原貌。此次收 集成册,意在比较系统地呈 现“意象哲学”与“意象诠释” 的整体面貌,以便读者对此 理论的来龙去脉有个大致轮 廓。概要地说,所谓“意象 诠释”,便是以“意一象一言 ”为符号象征的诠释,以“中 道圆融”为精神特质的诠释 ,以“同构相推,时位相配” 为原理的诠释。就内容观之 ,实以“易道”为立场、“意 象”为思维,融儒释道一体 ,贯古今为一炉。就结构而 言,本书包括理论与实例二 篇,暗合“体用一源,显微 无间”之意蕴。如果语言是 思维的家,那么思维便是观 念的路,而文化则是思维与 观念的土壤。思维观念的不 同,追根究底,是文化土壤 的差别。简之,语言的意象 性决定了思维的意象性,合 此二者,便决定了本体观念 的意象性,一如意象之树, 开意象之花,结意象之果。
目录
中国哲学的言意系统(代序) 自序 上篇 理论构想 意-象-言:意象哲学简论 一、一名三义:意象哲学之内涵 二、即心即道:意象哲学之旨趣 三、意-象-言:意象哲学之展开 四、空-寂-知:意象哲学之本体 五、余论 意象诠释:中国哲学的诠释理论与方法 一、结构与思维 二、本体与方法 三、错综与圆融 四、余论 中庸之道与意象哲学——中国哲学的重构与诠释 一、哲学观念与哲学形态 二、本体之道与本然之意 三、道体流行与意之三态 四、中道圆融与象之三义 五、大道开显与历史演变 六、余论 意象哲学与民族精神——少数民族哲学的本原论建构 一、实际哲学与书写哲学 二、性相不同与性相不二 三、得意忘象与立象尽意 四、性相圆融与体用一源 五、中道圆融与意象哲学 六、民族哲学与民族精神 七、佘论 儒家之“仁”的意象诠释——仁道的本体论建构 一、仁:仁之本体 二、义:仁之感通 三、礼:仁之事业 四、余论 圆融思维与意象诠释——阳明哲学的理论纲脉 一、圆伊三点与本体三性 二、妙应随缘与流行三态 三、知行合一与工夫三法 四、本体工夫与王学三分 五、余论 下篇 方法应用 宗密一心二门思维模式与濂溪宇宙本体论建构 一、引言 二、“真心即性”与“诚”体的心性两义 三、真如与藏识和“诚”的二层结构 四、自性本用与“诚”的本体结构 五、随缘应用与四德流行、四相流转 六、《太极图》和《说》的宇宙本体论结构 七、余论 先立其大:张载的虚气本始论及参两模式 一、太虚-二气一万物:天道论结构 二、虚-仁-礼:人道论结构 三、本-始:天道论与人道论的共通结构 四、参两:本始结构的内在思维模式 五、心统性情与虚气概念 六、余论 张载哲学的旨趣与构架 一、意象诠释 二、结构思维 三、一物两体 四、太虚太和 五、横渠四为 六、结语 横渠三学的意象诠释 一、参伍神易 二、虚气天道 三、仁义性命 四、余论 一而二,二而一:朱子哲学的思维结构与理论纲脉 一、心统性情 二、道兼理气 三、敬贯体用 四、余论 朱子哲学研究的批判与反思——“心统性情”的意象诠释 一、争论与分歧 二、大道与诠释 三、对待与流行 四、批判与反思 五、结语 核心价值观的体用结构与思维方式——基于中国哲学本体论的思考 一、生生之德:核心价值观的本体诠释 二、中道圆融:核心价值观的思维方式 三、大本达用:核心价值观的制度保障 四、理一分殊:核心价值观的个体显现 五、余论 思维模式、价值观念与中国哲学的人格诠释——以李贽哲学为例 一、李贽哲学的思维模式及其渊源 二、做真实人 三、当真豪杰 四、中国哲学的人格诠释法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