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耦合创制--基层制度创新的逻辑

耦合创制--基层制度创新的逻辑

  • 字数: 266
  • 出版社: 中国社科
  • 作者: 梁俊山|责编:许琳//齐芳
  • 商品条码: 9787522703381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58
  • 出版年份: 2022
  • 印次: 1
定价:¥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在马克思主义理论 指导下,对D村“两票”制典 型案例进行深度调研,运用 渐进性制度变迁理论、场域 理论对制度创新的内在机理 进行剖析,尝试构建农村基 层制度创新的一般理论框架 。研究发现,农村基层制度 创新是在党的领导保障和农 民发展内驱力推动下,遵循 理法合一的价值路线,通过 内生外嵌路径耦合创新的过 程。其中,制度场域是创制 发生的空间环境,四维一体 是制度创新的体系结构,系 统协同是制度创新的合力机 制,耦合创新是制度创新的 实现机制。要在把握党的基 层制度创新逻辑的基础上, 充分发挥以制度创新强化党 的基层领导、满足农民发展 需求、引领农村“三治融合” 和推动乡村振兴的作用,最 终实现农村治理现代化目标 。
作者简介
梁俊山,(1985一) 男,山西偏关人,管理学硕士,忻州师范学院政治系讲师,山西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网络舆情、基层社会治理方面研究,已于《国外理论动态》《求实》《档案管理》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主持山西省社科联等课题8项,被推选为山西青年工作研究智库专家。
目录
序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缘起:基本问题与反思 一 选题缘由 二 选题意义 第二节 研究基础:文献综述与问题提出 一 文献综述 二 问题提出 第三节 研究进路:视角选择与理论假设 一 研究目的 二 研究内容 三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四 理论视角 第四节 研究样本:村庄选取与典型特征 一 样本选取原则 二 样本基本概况 三 样本典型特征 第一章 地理交汇与文化交融:“两票”制探索的时空场域 第一节 “鸡鸣三省”之边缘地理 一 H县沿革与县域区位 二 D村由来与村庄区位 三 边缘地理的交集与自立 第二节 “十年九旱”之古渡经济 一 天与地:传统农业根基薄弱 二 福与祸:黄河泊来利弊 三 破与立:挣扎的渡口经济 第三节 “民歌海洋”之艺术之乡 一 “二人台”:艺术的地域根基 二 民风活跃:曲艺塑造下的地方文化 三 走西口:艺术与社会的互动 第四节 “村民自治示范”之民主金石 一 《村组法(试行)》与H县试点 二 《村组法(试行)》落实与H县示范 三 突破:自治精神萌动村民诉求 第二章 民主启蒙与制度认知:“两票”制探索前的民主习得 第一节 农民协会时期:从分散个体到组织化集体 一 清末的农会组织 二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农民组织 三 解放区农民协会的重建 第二节 合作化时期:从分散小农到合作化社员 一 农民所有制下的个体经营尝试与缺陷 二 传统变工下的互助生产 三 初级合作社下合作意识的萌动 第三节 人民公社时期:从非正式合作到政权化行动 一 高级合作社:从自发合作到集体行动 二 集体化社员:从生产社员到政治成员 三 运动化社员:从政治参与到群体乱序 第四节 包产到户:从秩序缺位到民主自治 一 退潮与反思:农民乱序参与的折返 二 探索与首创:包产到户的农民实践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